综合评价、强基计划以及专项计划3大升学路径有何不同?综合评价、强基计划以及专项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差异?综合评价、强基计划以及专项计划招生专业、招生对象有何不同,自主选拔在线将汇总整理相关内容,建议收藏此页。
综评、强基、专项三者的不同点
1、招生院校不同
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为全国39所985院校。分别是: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点击查看: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而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为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五个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地区的省(市)内重点高校,以及面向全国进行综评招生的综评院校。
点击查看:重点高校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专项计划招生高校覆盖清华、北大等全国95所重点高校,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分为三种,具体区分如下:
国家专项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实施。
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它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实施。
地方专项计划由地方高校,一般是省属重点高校实施。
2、招生专业不同
强基计划聚焦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而综合评价重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是在普通高考之外给普通考生多一条上重点大学的路径,在校测考核时也是结合各高校专业特色进行考核,招生专业也是符合各高校特色的热门专业,例如:
浙江大学综评招生的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器人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上海科技大学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科学;
专项计划招生专业根据各高校不同的情况设置,覆盖各种类型,从哲学、历史学、公共管理等纯文科专业到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热门理工专业都有,范围较广,不会局限于基础学科专业或高校王牌专业。
3、招生对象不同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对象为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考生,简单的说,就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或者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的考生,银牌以上奖项可以破格入围校测(清华、北大破格入围需审核)。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招生对象可以分为:
1、综合成绩突出;
2、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
3、竞赛类考生;
4、语文、外语优秀类;
5、思想品德优秀类,如:省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
*由于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层次范围较广,不像强基计划只有985院校在实施招生。所以综评招生覆盖省市内成绩中等及以上的高中生,均有机会通过综评招生降分上大学。
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主要审核学生入学地区、学生自己和学生父母的户籍等是否符合条件。三大专项计划招生对象具体如下: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对象面向全国,定向招收原贫困地区学生。
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4、录取顺序不同
强基计划的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一般是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录取。
录取顺序:强基计划→提前批(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高考普通批
也就是说,一旦被强基院校录取,基本上与其他院校也就无缘了;但如果没被录取,也不耽误后续批次的录取,正常填志愿即可!
5、报名时间不同
强基计划:预计3月底开始报名,4月为报名高峰期。
综合评价:各省市院校报名时间不一,中外合作院校报名时间较早,最早9月开始,大部分高校报名时间集中在2-5月。
专项计划:有关省份组织符合条件的考生完成报名申请,大多在4月下旬组织报名。
6、初审依据不同
强基计划:
高考成绩为考生入围唯一参考,部分有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破格入围(清华、北大破格入围需审核)。
综合评价:
初审依据为报名材料,考生提交的高中期间的成绩单、获奖证书、自荐信等。
高校专项:
重点审核考生学籍和户籍,符合条件通过率较高。
7、录取总分测算方式不同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录取综合分数由考生的高中期间学业成绩、校测成绩、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而成,高考裸分占比50%-85%之间。
强基计划:
强基录取综合分数仅包含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两部分,2023年39所高校所采取的均是85:15的比例,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
专项计划:
只看高考成绩。
声明:本文由名校综合评价(微信公众号ID:mxzhpj)综合整理制作,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申请授权并注明完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