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录取会有什么不同?“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什么区别?新高考中,哪些变化是最值得关注的?自主选拔在线四川新高考团队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下吧。
2025年四川新高考“新”在哪?
什么是3+1+2 ?
新高考改革后,学生从传统的文理分科两种,扩展到从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三门参加高考,四川省采用“3+1+2”模式。其中“3+1+2”是指新高考考生的成绩构成方面,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考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以及12种选科组合方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参加考试,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参加考试,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什么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2025四川新高考几大重要变化
1.科目组合变化:采用“3+1+2”模式
即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包括笔试和听力)这三门科目为必考科目,且数学不再分文理;然后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再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2.成绩考核变化
新高考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考生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2选1)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实行等级赋分,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总成绩。
3.考试时间延长
新高考的考试时间由原来的2-3天延长至3-4天,具体时间根据各省份的实施细则而定。
4.排序规则发生变化
新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按照以下几种因素确定排名,由高到低按序投档:️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分;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
5.志愿填报变化
老高考,考生按照自己所报考的科类(理工类、文史类)几乎所有院校都可供选择填报;新高考,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招生高校增加了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考生必须且只能填报符合自己选科情况的院校专业组(为防止误报,志愿填报系统进行了设置,不符合该考生选科情况的院校专业组无法填报)。
6.志愿填报单位变化
老高考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1所院校+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在院校内选择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新高考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1个院校专业组+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在“院校专业组”内选择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组内专业调剂。
7. 批次控制线的划定有所不同
老高考为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高职专科三道录取控制分数线;新高考为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参考分数线(特控线)、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参考分数线是作为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参考线。
8. 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
新高考鼓励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