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回应时代主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机制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性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在素质教育中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从三方面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以下为全部内容,供供2020考生参考。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试题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突出情境设计,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导向,致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1.1 厚植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的百年奋斗史书写了无数爱国青年的青春风采。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以全国Ⅱ卷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为例: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该题精心选择5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写作任务设置5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北京卷作文“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加强品德修养,铸就时代先锋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汲取思想精华,优秀文化浸润人。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全国Ⅲ卷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简答题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关爱社会、心忧天下,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临川汤先生传》中的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项经传》中的项经爱护百姓、敢于担当,这些人物和事迹都是当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样。
提倡尊师重教,优秀品德感染人。全国Ⅲ卷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作文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1.3 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跑者。
全国Ⅱ卷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从五四青年奋起,到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再到民族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奋斗”的主线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通过材料与任务驱动,营造真实的奋斗情境,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上海卷名句积累题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鼓励青年要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用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这些题目的设置也是在营造奋斗情境,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
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全国卷文言文阅读3篇文章展现了贾谊、商鞅、吴起3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全国Ⅰ卷小说阅读材料选用了鲁迅的《理水》,文中塑造的大禹及其随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试题还着意引导考生思考“中国的脊梁”,进一步强化奋斗者形象:天津卷作文“爱国情怀”材料选用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话语,其中都隐含感人的奋斗故事,引领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及砥砺奋斗的品格。
2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1 重视基础,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
高考语文命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并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全国卷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4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引导考生系统掌握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必备知识,形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内涵丰富广博。全国卷3套试题文言文阅读均取材于《史记》,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全国Ⅰ卷、Ⅱ卷文学类文本分别选取鲁迅的《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经典荟萃,名家云集。全国Ⅱ卷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要求考生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祖国重要发展节点展开细节想象,全国Ⅱ卷、Ⅲ卷材料分别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嫦娥四号”飞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此外,试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书画艺术等大量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