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初赛评选结果已经公布,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2019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初赛佳作——面对一只鸟的遐想,供大家鉴赏。
面对一只鸟的遐想
山东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二李童飞
一
春末夏初的一个黄昏,没有风。落日慷慨地把金灿灿的余晖洒在校园里,为高楼、为绿树、为小路,为校园里的花花草草,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黄色。
我独自倚靠在教学楼三楼的栏杆上游目骋怀,那株距离教学楼有五六米远、末梢与三楼齐平的四季苍翠的松树又映入眼帘。忽然,一只鸟儿从远处飞来,当它接近了松树,逐渐地收起翅膀,双爪敏捷地抓住了松树尖儿上的枝叶——不,准确地说那应该叫松针。脑海里蹦出“松针”这个词,我的心立时仿佛被真正的针尖扎了一下。那似乎应该很柔弱的树的最顶端,能承受得住这鸟儿的分量吗?或者,这可爱的鸟,能牢稳地停留在那似乎应该是很柔弱的树尖上吗?树尖左右晃动了几下,在我担心它要被折断的时候,却又直立了起来;那只鸟也随着左右晃动了几下,在我担心它要跌落的时候,竟然轻巧地站立在了树尖上。呀,鸟和树巧妙配合演出的这一幕,就像是春晚中高难度的杂技表演,令我惊心动魄之后,又叹为观止。只不过相比于人类演出的杂技,这是大自然中的奇迹。人类的各种艺术,比如杂技、舞蹈、音乐、绘画,不都是从模仿大自然的实践中起源的吗?
我见过很多的鸟,见过很多停在树上的鸟,但是,像这样停在树尖上的,还是头一次见。那是一只什么鸟?它有成年麻雀的两三倍大,整个体型就像是放大了两三倍的麻雀,外表却比麻雀漂亮得多。它的喙是粉红色的,呈弧形弯曲,大约与它的头部等长。它的头部覆盖着乌黑发亮的绒羽。它的眼睛因周围有一圈红色的绒毛,而显得异常明亮。它脖子的绒色羽是翠绿的,背部和腹部的绒羽是橘黄色的,翅膀上的羽毛是黄褐色与乳白色相间。尾巴是灰黑色的长羽。我没有见过这样的鸟,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它在树尖停稳当了,正对着我鸣叫,那叫声就像是清泉在深山岩石上流动的声响,曲折婉转。我也从没有听到过这种鸟鸣。不,它不是在鸣,鸟有鸟语,它一定是在对着我说:“你是什么人?我见过很多人,见过很多站在高楼上的人,但是,像你这样依靠着栏杆对我惊讶的,还是头一次见。”有了这种幽默的想法,我不禁笑了。或许它没有这样说,人连自己同类的心思都捉摸不透,鸟儿的心思,人又怎么能懂呢?关于这一点,有宋代黄庭坚《清平乐》词为证: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好一个“百啭无人能解”,说尽了多少说不尽的人生惆怅。
哦,黄鹂?莫非,你就是黄鹂?是的,你大概就是黄鹂。
二
我知道黄鹂的名字,是从书本里开始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耳畔蓦然又缭绕起清脆宏亮的童音,眼前蓦然又浮现出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年手捧课本,齐声朗诵诗圣杜甫的《绝句》的场景。思绪悠悠,我不禁又想起了快乐、天真、烂漫的童年。
对鸟儿的兴趣,应该是从小学时的一篇课文——《鸟的天堂》开启。巴金先生在文中所描写的那棵“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的大榕树,仿佛一直生长在了我的心田里;所描述的那种“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的情景,仿佛一直铭刻在了记忆里。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向往巴金先生所描写的那样的鸟的天堂,想见识见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鸟。
于是,上北方游京津,下江南游苏杭,徜徉在青山碧水、古镇园林之中,总是想着寻觅和关注各种鸟儿。尤其去年暑假在北京动物园呆了一天,专门游览了北京动物园里的鸟苑,算是大开了一次眼界。然而,那里毕竟是人专门圈养、驯化鸟的地方,并是鸟的天堂,客气一点说,那里是人化的自然,不客气一点说那就是禁锢鸟的监狱。真正的鸟儿,应该属于纯粹的自然,应该像我眼前的这只一样,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生活。其实我们的校园树木高大葱茏,在这个小城里也算是树木覆盖率比较高的地方,因此也是鸟的聚居之地。不过,大多还是麻雀、百灵、乌鸦之类常见的鸟。对于黄鹂鸟,我还是头一次见。
过去我所知道的很多的鸟儿,是鸣唱在书本里的。俗话说:“爱屋及乌。”因为热爱鸟儿,所以也热爱字里行间有“鸟”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觉得从中可以了解更多的鸟儿。我想,这种想法不唯我有,恐怕自古及今人皆有之。子不是曾经曰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圣人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于是,假期闲暇之余,沏一杯香茗,独坐书房之中,走进书海籍山中。打开《诗经》的第一页,汩汩奔流的河水、芳草萋萋的小洲映入眼帘,雎鸠鸟“关关”的叫声不绝于耳。于是,翻动《诗经》的书页,“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宛彼鸣鸠,翰飞戾天。”“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合上《诗经》,百鸟的喧啾余音绕耳,圆润动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中最打动我心者,是那“载好其音”的黄鸟,也就是黄鹂。
黄鹂,你从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意境里展开翅膀、绽放歌喉,飞越千山万水,飞越迷雾层云,飞进唐风宋韵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好一只黄鹂,你飞入“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佛王维的思绪里,化作幽雅清淡、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好一只黄鹂,你飞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诗圣杜甫的诗句里,化作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沉郁顿挫。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好一只黄鹂,你飞入“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的黄山谷的慧眼里,化作难容于世、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婉言咏唱。
“绿酒可人消永日,黄鹂多事管闲愁。”好一只黄鹂,你更飞入“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陆游的不老初心里,唱出了一代诗人心系天下、壮志难酬、壮心报国的情怀……
好一只黄鹂,你竟然引起我如此离奇的遐思……
三
好一只黄鹂,你从哪里来?你又要到哪里去?
它当然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也正是因为它来自于大自然,所以才引起我如此的遐思。面对自然中的鸟儿,我们人类多少会感到自己些许的幼稚。人类在征服自然又被自然报复之后,一直幻想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细想一下,我们会发现鸟儿比人更懂得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懂得怎样诗意地栖居。黄鹂鸣翠柳,鸳鸯睡沙暖,鹧鸪出深山,鸟儿就惬意地生活在天地间。鸟儿有翅膀,能自由自在的在青天绿地、碧水白云间自由地飞翔。“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鸟儿能毫不谦虚地这样想,人能吗?人们都说诗人泰戈尔是借鸟儿来写人、以鸟儿来自喻的,我却一直在想,这或许是诗人代为鸟立言罢了。鸟儿一直在原生态地生活,它们似乎比人更懂得生活的本意。人类社会有“房奴”,鸟类社会有“巢奴”吗?鸟儿从大自然中取材,自由地把巢儿安在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不攀不比,不惧风雨……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向操场旁边的桦树林望去,在桦树的枝杈间,正有一个一个的鸟巢,沐浴着夕阳,正有一只一只的飞鸟叽叽喳喳地欢唱。而我眼前的黄鹂鸟,踩着树梢上下晃动了几下,像极了跳水运动员起跳前在跳板上上下跃动的样子。然而,这可爱的黄鹂并没有往下跳,而是展开双翅,向着远方飞去,飞去,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里……
(指导老师:李敏)
【点评】
这篇散文由栖于树尖的一只小鸟写起,写了自己心中和鸟儿的“对话”,写了自己在诗歌遇到的黄鹂鸟儿,写了对小鸟“生活状态”的想象,构思巧妙,语言准确、细腻,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思考。本文获一等奖。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叶圣陶杯官网,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