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上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那么,强基计划到底想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梳理强基计划试点定位,供考生做好定位。
强基计划想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意见中的试点定位:
(1)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3)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与原自主招生招生政策相比,“强基计划”更加强调了设立目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招生条件从学科特长拓展到两个要求: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拔尖。
从自主招生、到综合评价与自主招生并立,再到如今的“强基计划”,政策调整的背后,选拔的标准实质并未改变,竞赛、综合两条路仍然明确。盲目鼓吹“不搞竞赛没出路”或者“全部回归裸分”,都是有失偏颇的。
此外,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授权由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但这种授权有一定限制,即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因此招生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语言学等相关专业。
基础学科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发展,进而服务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因此,“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由各个高校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自主确定,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文、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为主,但也可能包括少部分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计算机等与国家重大战略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
声明: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教育部,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