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2年春晚政治知识点

2021-02-01 10:54|编辑: 刘老师|阅读: 1142

摘要

2022春晚考点如约而至,涉及了一些高中政治知识点,高考有可能会考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

创建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

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年):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共“八大”(1956年):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探索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武装斗争

(一) 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

2.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3.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1953年

(二) 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7.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 军事路线和方针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红军四次反围剿采取的是运动战。

2.抗日战争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反“扫荡”中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

3.解放战争时期: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 采取了“蘑菇”战术;

③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反攻;

④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 以北;

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探索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 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 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败。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始走向成熟;

5.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党的建设

(一) 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3)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 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农民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5.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

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

①标志;②目的;③作用;④破裂。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背景原因;②目的;③过程;④作用。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图片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成就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建国初期(1949—1952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56——1976):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取得建成东北工业基地、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成就),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大庆油田建成,扔掉“贫油”帽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己;新兴的电子工业,国防航空工业(两弹一星),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条条战线涌现出一批模范任务,成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等)。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开辟经济开放区等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4.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解决及失误原因:

失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分别如何解决的: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结束了大跃进;1978年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人民公社;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全面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原因:①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②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③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③建立经济特区等;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

⑤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导经济建设。

6.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进行经济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②在经济建设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发展经济,必须保证社会的稳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⑤党和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也是不可取的。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2.开国大典;

3.政权的巩固;

4.土地改革;

5.抗美援朝。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与法制

1.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案)。

2.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第四部)。

a、1982年宪法的评价,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b、其它单行法律

c、颁布实施的意义:

(五)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1、背景:2、时间:3、内容:4、结果:5、影响: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2、形式:3、实质:4、作用: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2、形式3、影响:4、实质:改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1.1949年新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地位: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2.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改革开放后:①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制定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之后不断完善宪法内容,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五、中共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外交成就:

5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9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港澳回归;

②中俄关系正常化;

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的外交成就(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表现):

①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

②2001年加入WTO;

③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

3.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

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的87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

1.这三件大事分别指什么?

①建立了新中国;

②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这三件大事有什么共同意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这给我们什么认识?

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启示: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六、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升上太空。

(二)其它成就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三峡大坝

(三)重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四)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a、举例说明,b、两面性。P96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

3.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七、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2、实质 3、表现 4、后果:5、对策:6、教训与启示: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2过程:①开始标志:②结束标志:3后果:

【金句佳段】

1.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奥林匹克新口号

2.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

——巴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大加赞赏)

3.让中国体育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杨扬(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为奥运发展、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中国冰雪运动的成长,投入满腔热忱。)

4.冬奥会带来了什么?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又很相像,那就是平实忙碌的工作中又平添更多火热的劲头儿——望向2022年,我们都感受到愈加浓烈的冬奥气氛,都在为冬奥会筹办贡献一份力量,都在用奋斗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冬奥,让生活更精彩》

5.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将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福”“家”“团聚”的氛围中感知古老的东方文明,领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大国气象。2022北京冬奥会所传递的中华文化力量,将再一次惊艳世界。化干戈为玉帛的奥林匹克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将在冬奥会的“北京时间”交相辉映,为世界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向未来传递合作共赢的火炬。兑现承诺,相约北京。

——光明日报《兑现承诺,相约北京》

6.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2021年,沿用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团结”,彰显世界人民携手奋进、共度时艰、追逐梦想的勇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姿态,指明战胜挑战的成功之道,承载亿万梦想,奔往美好明天。

——人民日报《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

【热点时评】

《北京冬奥会希望之火映红天际》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恒志

北京冬奥会火种18日在奥运会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火种映红天际。随着火炬传递的进行,北京冬奥会火种将穿透依旧笼罩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阴云,照亮人类团结合作、共赴时艰的前路,点燃属于全人类的希望之火。

这是希望的火种。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这是古代奥运会点燃火种的由来,火种采集也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最具标志性的活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在全球范围内依然笼罩,东京奥运会已经证明奥林匹克运动拥有凝聚力量、共抗疫情的强大感召力。北京冬奥会火种的采集成功,意味着奥林匹克火种将又一次带给人们信心、温暖和希望。中国作为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也将向世界传递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疫情终将过去,希望永在前方。

这是团结的火种。在这个夏天结束的东京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更新了沿用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面对种种全球性挑战,团结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奥林匹克运动敏锐地与时俱进,这与中国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随着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成功,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09天,全世界将再一次汇聚在五环旗下,人类将再度展现团结合作、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

这是创造历史的火种。北京将书写奥林匹克运动全新的历史篇章,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的宏大愿景,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的贡献,世界冬季运动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北京冬奥会还是首次从申办开始全面践行国际奥委会办奥新模式的一次盛会,将为办奥模式建立新标杆。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口号,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相信熊熊燃烧的北京冬奥会火种,将为奥林匹克运动、为全世界再度点燃心中不灭的希望之火。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

来源:光明网 作者:谢伟锋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前夕,从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的冬奥会火种顺利运抵北京,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激情开启。在赛事筹办进入冲刺阶段,北京以完美成绩回应全世界的期待: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个“中国第一”“奥运首创”的见证下,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总书记深刻指出:“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北京冬奥会筹办既是兑现承诺,也是发展契机。服务冬奥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城际交通网络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延庆将场馆建设与生态环保共绘一张蓝图,“最美冬奥城”初露芳容;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化的雪水回收贮存,为来年造雪下好“先手棋”……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每个重大建设项目都是一场攻坚战,从立项、建设到完成的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历史已经证明,诸多愿景与规划,都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重大活动和重要项目上。毫无疑问,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现代化进程输出强大推力。

相比于冬奥会十多天的精彩比赛,经济社会发展则有“绵绵用力”的客观维度。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正是着眼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之上。以北京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崇礼为例,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如今已是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每4个当地人中就有1个人吃上了“冰雪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真实的映照。把产业发展融入到时代大格局中去谋划,冬奥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当前,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冰雪经济”逐渐升温,促动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等冰雪产业链实现整体发展。在发展的概念里,时间是衡量成果的最大标尺。所以,我们相信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利好效应不只是赛时17天的体育盛宴,而在于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和国家做贡献。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看,奥运精神不仅体现出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展现出国民素质的提升。之前,国人有一种普遍认同,就是“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一条冬夏分明的“季节线”横亘已久。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步履临近,它以喜人态势推动着冰雪运动人口的“金字塔”不断夯实。如今,我国冰雪运动已经跨越南北,贯穿四季,成为中国人的体育娱乐新时尚。《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每年参与冰雪旅游人数不断上涨,61.5%的人有参与冰雪旅游经历。“三亿人上冰雪”正在从愿景逐渐变为现实。一场全民瞩目的冬奥赛事,让人们对冰雪运动从陌生到亲近,也就此搭建了从“运动”通往“健康”的桥梁。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根据过往来看,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发展进程,在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际,更推进了自身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基于此,当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抵达北京,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所在。此刻,在疫情挑战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体育精神和发展动力。一场冰雪之约,它将实现美好愿景达成的最大公约数,也将为世界充分展现一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国。对此,所有人都充满期待。

《北京冬奥会,一次圆梦之约(望海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峣

岁末年初,很多人的2022年梦想清单上,都有“北京冬奥会”这个关键词。

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冰雪运动员们的梦想。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全世界冰雪运动健儿都在热切期盼盛会启幕。

两届冬奥会金牌得主、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说,希望带着成功的四周半跳亮相北京,实现卫冕;正在为冬奥会资格奋战的西班牙速度滑冰小将尼尔·洛普说,自己会拼搏到底,期待站上北京冬奥会赛道的那一天;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说,北京会给运动员带来最盛大的舞台,这届冬奥会开幕式一定精彩绝伦;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徐梦桃说,在第四次冬奥会之旅中,愿以最完美的动作在北京冬奥赛场绽放……历经数年艰苦训练和精心准备,怀抱奥运梦想的各国健儿即将在北京相聚。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为参赛人员提供安全便利的环境和世界水准的赛场,为每一个超越自我的梦想添彩助力。

举办冬奥会,是中国的梦想。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得到解答,到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加冕在望,中国的奥运梦想正在一个个实现。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而今,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冬奥梦交汇中国梦。北京冬奥会会徽以“冬梦”命名,展现梦想和雄心;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等冬奥场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处处散发着“中国式浪漫”……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呈现更开放、更自信的新时代中国形象,成就从夏奥到冬奥的奥运之梦、“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之梦和体育强国之梦。

全力追梦、用心筑梦,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凝聚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

自2015年冬奥申办成功以来,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冬奥会筹办进展。总书记第四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向世界展现出如期举办冬奥盛会的决心和信心;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约北京冬奥会,携手“一起向未来”,以冬奥会为契机深化与各国的体育合作和人文交流。

在每一个举办冬奥会测试活动的赛场内外,在每一条挤满了滑雪爱好者的雪道上,从数万名建设者到数百万报名的志愿者……中国人关注冬奥、支持冬奥、参与冬奥,个人梦、冬奥梦、体育强国梦正源源汇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圆梦之约。2021年,沿用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团结”,彰显世界人民携手奋进、共度时艰、追逐梦想的勇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一起向未来”的愿景里,展现人类面对困境的坚强姿态,指明战胜挑战的成功之道,承载亿万梦想,奔往美好明天。

祝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祝愿更多人在冬奥舞台上梦想成真!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政治知识点2022春晚知识点

2022年高考政治复习要点2021-01-30

2022年春晚语文知识点2021-02-01

2022年春晚英语知识点2021-02-01

2022年春晚历史知识点2021-02-01

2022年高考春晚知识点汇总2021-02-01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