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复旦大学步青计划丨语言学实验室线上科普课堂介绍

2022-07-05 11:03|编辑: 刘老师|阅读: 1284

摘要

复旦大学夏令营步青计划语言学实验室线上科普课堂介绍。

复旦大学夏令营步青计划丨语言学实验室线上科普课堂介绍。

课程名称:复旦大学语言学实验室线上科普课堂

授课时间:2022年7月12日-7月15日

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

课程介绍

作为一门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学出现得很早。从古至今,无数中西智者观察记录不同人群使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思考讨论语言形成的动因和运转的方式。人类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与人类的生理结构、社会制度有着怎样的联系?语言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哪些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言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日新月异,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当今的语言学在突破现有的文、理、医、工学科壁垒,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探究人类语言产生和感知的机制、语言的演化过程、语言的多样性等最前沿的科学议题。语言学结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将在未来具备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

2022年7月,复旦大学举办“复旦大学语言学实验室线上科普课堂”活动。本次线上科普课堂活动提供六个主题,包含(一)人类语言的奥秘与语言研究;(二)人类语言和动物沟通的区别;(三)语言与性别;(四)人类大脑与语言;(五)语言的历史演变;(六)古汉字是怎么被认出来的?全面涵盖了语言学中的多个学科领域。授课教师将以视频讲解和在线讨论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希望能拓宽大家的视野,对语言学及其前沿发展能有初步认识。人类创造并使用语言,但语言中存在许多谜团尚未解决,这块拼图仍有许多空白处等待你我去填补。科普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将会得到复旦大学“步青”暑期学术见习计划的邀请函作为神秘礼物。

课程安排

科普课堂分8次,前6次每次视频讲解60分钟,后2次每次授课教师在线交流90分钟。

1.人类语言的奥秘与语言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不过这一交流工具太为平常以至我们对它熟视无睹,不去深究。本演讲围绕语言学几个有趣的问题,如人类语言的特点、语言产出和感知的机制、语言如何承载文化信息以及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等学科前沿问题开展研讨,以此激发同学们研究语言的兴趣。

2.语言的历史演变

人类的语言是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又是极其规律的。本讲主要结合汉语的例子,介绍汉语语音演变的现象以及古今语音演变的依据,以期引起学生探索古人语言奥秘及语言演变规律的兴趣。

3.人类语言与动物沟通的区别

本单元通过比较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沟通方式让我们了解到此二者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推敲出人类语言的特点。除此之外,研究此议题也能帮助我们探索儿童语言习得是否必须通过语言天赋的帮助才能达成的观点。

4.语言与性别

语言与性别是社会语言学最为热议的话题,具有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价值与社会实际意义。我们将了解性别对语言及其使用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基础、语言结构与社会价值;明白性别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性别造成的语言差异是其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激发学生对社会语言学的探索热情。

5.人类大脑与语言

人类大脑是个神秘的黑盒。为什么只有人类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思想?为什么只有人类的语言如此特别,可以描绘一切时空的存在?这堂课将给大家讲解大脑与语言的关系,从中窥探人类语言大脑机制的奥秘!

6.古汉字是怎么被认出来的?

东汉时代的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汉字除了政治教化的功用之外,最重要功能的是在于“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汉字经历了三四千年的发展演变,从未曾断裂,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自从秦始皇书同文字以后,汉字结束了古文字阶段、发生了质变,但是中国人却从没有对先秦时代古文字彻底陌生。古文字学家是如何通过各种语言文字手段破译古汉字,并进而解读古人通过书面记录下来的语言呢?这一讲就是跟同学们聊一聊,古汉字是被如何考释出来的。

授课教师介绍

陈忠敏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兼聘高级专家,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国际Li Fang-Kuei Society for Chinese Linguistics执行编委、董事,在研究领域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专业研究和教学方向: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汉语方言学。

郭永秉

2007年以来,历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教授,202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200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98级文科基地班、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历史学博士学位。出版专著及论文集共四部,学术普及著作一种,曾参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主要从事汉语文字学、古文字学研究。

董建交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音韵学、方言学、汉语史方面的研究。主要论著有《近代官话音韵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21)、《八思巴字与〈蒙古字韵〉音系研究中的若干核心问题》(收入《中西学术名篇精读•郑张尚芳卷》,中西书局,2021)、《〈翻译老乞大、朴通事〉与明代官话入声调的分化》、《近代知庄章组字的演变类型及其在今官话中的反映》等。

钱昱夫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院导师,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语言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利用心理和神经语言学方法探讨语音感知和词汇储存等问题。论文散见于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Spee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和Laboratory Phonology等SCIE/SSCI国际期刊上。

史濛辉

现任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学士,上海市“浦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学、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

徐坤宇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语言学,研究语言加工的大脑机制。借助神经影像的多模态技术,关注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的动态加工机制、交互过程中的语音感知、言语障碍以及自闭症儿童的韵律治疗等相关议题。已在NeuroImage、Brain and Language等SCI期刊及国际重要会议二十多篇文章。重要的成果包含用眼动和磁共振成像技术,从单句层面提出计算句子复杂度的方法,厘清语言学界争议多年的句子加工优势议题等。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为学微刊,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复旦大学夏令营复旦大学步青计划课程介绍

2022年复旦大学步青计划高中生夏令营开始报名2022-07-0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