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年浙江省首考后的二考复习策略

2023-02-01 14:11|编辑: 肖老师|阅读: 844

摘要

2023届考生的首次选考成绩揭晓比以往晚了几天,让考生们过了一个欢乐年。成绩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却也是必然的!自从2020年开始,学选考分离后,下学期二考的选考科目和语数英学科的复习必须齐头并进了。

2023届考生的首次选考成绩揭晓比以往晚了几天,让考生们过了一个欢乐年。成绩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却也是必然的!自从2020年开始,学选考分离后,下学期二考的选考科目和语数英学科的复习必须齐头并进了。

针对如此情况,2023届的考生们该如何应对?

策略一:准确定位,决定二考科目

一般来说,高三考生经过了两年半的高中学习,平常成绩如何,自己都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所以,一般对自己也有个心仪高校的定位问题。自然,不同层次的考生对选考科目成绩要求也是不同的。

如果需要参加“强基计划”和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的考生,那么,物理、化学、历史等选考科目仍需坚持学习,否则,等到6月高考后参加高校的校测就会比较麻烦。

由于“1分一赋”,我们只能明确知道各段次的最低赋分,比如知道位列前3%最低赋分为97分,但不知道100分有几人,99分有几人,98分有几人?其他各段次也是如此。所以,也只能根据最低赋分来进行分析并定位自己的目标。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及时、准确的掌握最新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资讯,自主选拔在线特成立【2023浙江三位一体综评交流群】。欢迎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加入本群一起交流学习!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

如果加群失败,可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微信,并备注“浙江综评+选科科目”进群,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高校目标是清、北、复、交、国科大、中科大、人大、南大等名校的,基本上分数不到97分(位列考生的前3%)的,大多需要二考。浙大在浙江由于招生多,选考赋分94分应该是最低要求了。因为浙大三位一体要求高考总分不得低于前8%。这还是必须选考物理或化学学科的才行。如果是纯文科考生,最好赋分96分以上。

目标其他985高校或者江浙沪211高校,如果选考物理、化学的考生,赋分在91分以上可以保本;选考文科的考生,没有93分,选考科目就是拖后腿了。

另外如北京、广州、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211高校,分数也不低。选考科目91分已是最低要求。

目标是浙江省属重点高校的,选考科目88分(位列前15%)是最低要求了。

目标特控线上线(前20%),不能低于85分。

目标新一段线(60%)上线,70分是最低要求了。如果想在浙江省内读本科,76分则是最低要求了。

以上选考科目赋分的要求也只是针对高校的最低专业录取分数要求,如果想读热门专业,则还不够。同样,文科类专业又要比理工类专业整体录取分数线要高,所以,文科考生的选考科目赋分要求也要相应要比理科考生要求高。

英语学科一般来说,不建议轻易弃考。两种情况可以考虑:①一考到135分以上。这已经属于高分了,二考能不能考140分以上真得是要看运气了。②已经是撞了大运了,超常发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再努力也考不到这个分数了。

除了看选考科目成绩以外,还要考虑语文数学英语的整体情况或者说是总分情况。如果这语数英三课有比较薄弱的学科,那么在三门选考科目中就要放弃一门赋分属于比较“鸡肋”的学科。何为“鸡肋”?就是这个分数不尴不尬,弃之可惜,提分幅度不大又有难度的学科。坚决弃之,把时间留给语数英,尤其是数学。

结合自己的高校目标定位和平常成绩总分情况,选考科目中已经达到或超过得分目标的,也可以果断放弃二考。

有些学校认为学生放弃二考会影响学校教学秩序,会影响学生勤奋程度,不允许学生放弃二考,哪怕学生已考到94分以上高分。我认为不能一刀切,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和指导。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策略二:背水一战比患得患失更有效

在考试之前,考生们总希望能够突破1-2门科目达到满意程度,然后放下,下学期可以减轻一定的复习负担。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学生外,大部分是不太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除非选考300分,英语140分以上,没有人会对自己成绩满意。

“1分一赋”的情况下,只有最顶尖的那部分学生才有可能100分。也就是说,各学校能赋到100分的人数大大减少,尤其是县域一级重高。这是正常的!不要认为没有考到100分就失败了。

由于学生个体的目标和需求不同,新高考前六届下来,实际上,下学期6门课齐头并进,复习迎考的大有人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2016年以前,不就是如此么?有这个时间和心思去“患得患失”“短吁长叹”不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考得好也好,考得不理想也罢,都已经成为历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合理发泄完情绪后还是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毕竟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策略三:提高学习效率比拼时间更重要

首考后,肯定有学生英语和选考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由于考生个体成绩和需求的差异,四门课中,可以放弃1-2门的也肯定会有。看上去,这部分同学单科复习时间肯定比考6门的同学多了。

但是,时间这个东西,不是有了就有效果,而是利用了才有效果!

从新高考前六届学生弃考情况来看,那些学习主动性强的,自律性强的同学,在弃考1-2门后,时间得到更充分地利用来补自己的薄弱学科,在最后的高考中最终胜出。也有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在放弃1-2门选考二考后,时间并没有利用好,最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并不理想,选考科目积累的成绩优势荡然无存。这样的例子,我身边都有。

考生要把选考科目试卷找出来,仔细对答案,好好分析下自己存在的问题。郑重建议大家登录省考试院网站,下载自己的各科考试分析报告,这个十分有用!也建议学校收集学生的考试分析报告,让学科教师认真研究,下学期有针对性的进行二考复习应对。因为,下学期留给选考科目的时间肯定要压缩了,“广撒网”、“面面俱到”式的复习肯定不行了。

策略四:保证语数英的学习时间更有利

在下学期,必须首先保证正常的语文数学英语(英语放弃二考的除外)学习,然后统筹安排,挤出时间复习选考科目。对!只能是“挤时间”!语数英(除了英语高分考生)时间必须保证,尤其是数学。这是大头部分,三门总分450分,占比60%,按原始分计算。其实,三门选考科目总的分差只有180分(因为每门课都是40分打底起评)。今年语文数学英语卷采用全国Ⅰ卷,不花时间多做各类题型,多研究全国卷套路,根本无法应对。去年全国数学Ⅰ卷试题很难,江苏、广东、山东等教育大省考生都是一片哀鸿,中等考生更是要花时间多钻研。等对于英语薄弱的同学来说,英语更重要。近两届英语考试有点难(2020届英语A等是125分,2021届A等116分,2022届117分A等),如果二考英语再不好,那拉分就厉害了。选考是“田忌赛马”,普通学生也有高分。但是,没有语数英成绩,选考再好,也是白搭。高考录取是依据总分!

策略五:中等以上层次二考提升空间更大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普通学生学习能力自然不能和重点中学学生相比,首考时,本届99.9%以上的学生会参加考试。虽然,参考学生数多,各分数段赋分的人也多一些,但高分段(97分以上)大部分让省城或市区内的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获取。虽然理论上,第一次获得高分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以挤占名额。实际上,除了首考成绩能达到强基和高水平三一招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其他单科高分考生不太可能参加二考,即便参加也未必一定获得高分。因为,半年时间的放弃,不太可能再考出好成绩了。而大量的普通中学的学生必定还要参加第二次选考。这也就是说。第一次选考时的作为分子的优秀学生在减少,而第一次考试时作为分母的普通学生在第二次考时,减少量并不大。特别是县域一级重高的学生此时作为分子的概率大增。要记住,两次考试获得的赋分在高考录取时是等效的。

策略六: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提升空间的大小

在我所教的新高考前三届考生中,提升幅度最小的基本是赋分91分的考生。这个分数段的,二考能够提升的案例很少。提升幅度最大的是70-88分之间的,二考达到91分以上的案例很多!

这说明“目标就是动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一次赋分在91分的,很多会选择第二次考试。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潜意识中总是有个91分保底思想(毕竟是前10%),所以在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方面无意识中就减弱了。看上去时间花了,也在那里学了,但效率低了。分数低的同学知道只有一次机会了,拼了命地要考好,自然效率提升。所以,如果第一次考了91分左右的学生,要么放弃第二次考试,专攻自己的薄弱学科,要么更加加倍地努力学习(因为越往上越难拿分)。

首考94分以上成绩二考得到提升的案例比例也比91分的要高。这是因为,这部分考生本来基础就很好,94分还要重考,说明对自己目标定位较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也强烈一些。

所以,无论是弃考还是继续学,建议大家“放要放得彻底,学要学得坚决”!那种课么去上的,作业么不做的做法纯粹是浪费时间。

策略七:选考政史地技学科增分概率大于理化生学科

网传,今年首考,选考物理8.78万、化学6.2万、生物10.5万、政治15.82万、历史15.2万、地理19.44万、技术11.96万。

赋分制下,分数是比出来的。和哪些人一起考很重要。中等学生一般是选考“两理一文”或者“两文一理”居多,纯理或纯文反而比例不高。一般来说,选考理化生的优秀考生二考概率较大,因为高考后还要参加“强基计划”和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理科招生多),保持持续地学习,尽可能二考考高分,以增大名校录取概率。再加上理科科目很少需要记忆,刷题为主,优秀生更是乐于其道。反之,薄弱学生中理化生能考到80多分,一般多放弃二考准备。这必然导致理化生学科二考时,依然有大量优秀学生在,即分子依然庞大,分母反而变小了。

化学学科依然启动“保障赋分”机制,二考人数肯定比首考还要少。建议首考化学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再刷二考,不要轻易放弃。

有选考政史地等文科科目考生,获得97分的大部分考生甚至是94分的考生,会放弃二考。因为要背的实在太多,比如历史。提升空间又不大,高水平三位一体文科招的又少(只有顶尖学生才有资格),不如把时间投入到数学(因为从概率和整体水平上讲,选择纯文或者两文的孩子来说,数学绝对没有选择理化的学生来得好一些)或者选考成绩不理想的理科科目中去。政史地技术学科本身又是薄弱学校学生大量选考的科目。另外,全省大约有近3万艺术类考生,由于艺术省联考在12月份,艺术生基本上无法兼顾文化课学习,首考基本就是“裸考”,走过场而已,基本上是都要二考的。对于中等生而言,分子有所减少,分母依然大量存在。

策略八:根据首考成绩确定选择何种新高考录取模式报名

浙江新高考采取多元录取模式。比如强基计划(39所985高校,去年5所不在浙江招生)、高水平三位一体(复旦、上交、浙大、国科大、港中深、南科大、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北外“一带一路”语言专业、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浙江省40余所本科高校,2所专科院校)。这些高校报考都必须在高考前完成报名或者测试。如果不去做,只有按高考成绩填报(虽然是主要录取方式),考生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多一次机会,多一分希望,不是么?

首考成绩好的,需要考虑强基计划、高水平三一和综合评价模式。首考成绩一般的,需要结合自己学考成绩考虑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模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模式值得考虑。

当然,由于学生个体水平及需求的差异,必然是要求不一。接下来,如何取舍,如何复习应对,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和家长还需就近咨询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专业教师,获得帮助。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浙江三位一体浙江首考

2023年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及报考指南汇总2023-05-13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