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已公布,南信综合评价如何报名?填报哪些信息?20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评价报考报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跟随自主选拔在线一起来看下吧!
小白报考指南: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扫盲系列合集)
猜你喜欢:2024年重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专业一览表
一、什么是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不同于传统高考,它是一种特殊的招生类型。是指高校招生录取时,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方式。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多元、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使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突出的考生脱颖而出。
二、申请时需要提交的材料
网上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进入报名网址http://bm.chsi.com.cn/
报名,并根据报名系统提示上传以下申请材料的电子扫描件或图片,填写完毕后提交。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申请表》(报名结束后由系统生成,网上报名完成后由报名系统生成打印,每页须考生本人签字、所在中学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中学公章);网络上传路径“填报志愿—下载申请表—上传申请表”;
(2)第二代身份证正反两面,网络上传路径“填报志愿—附加材料—身份证”;
(3)符合报名条件的有关获奖证书(若符合多项报名条件的,各项获奖证书原件扫描件均需上传)。其中,满足条件1(学科特长类)、2(思想品行类)和4(创新技能类)的必须上传获奖证书原件扫描件或相关证明材料原件网络上传路径“填报志愿—附加材料—证明材料”;
备注
满足条件3(学业优秀类)的附加材料无须上传,高中阶段期末或者模考成绩和排名以签字盖章的申请表填报信息为准;
上述材料均须原件彩色扫描或拍照后按报名系统要求上传,并通过报名系统网上提交。考生须确保上传材料真实、准确、清晰,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或材料不符合要求者,报名无效。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提醒:
1、不少学校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提到需要提交成绩,但大多高校都会在报名系统中要求提供高中阶段期末和模考的成绩,这也会作为初审的重要考核标准。
2、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要填写考生等级和对应最高等级。在综合评价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初审审核依据,还在最终录取时占据约5%至15%的比重。
3、申请表的操作可以概括为:网上填写→提交→下载打印→签字盖章→扫描或拍照上传。期间一定要注意3步:
(1)考生本人签字;
(2)中学负责人或中学校长签字;
(3)加盖中学公章。
4、获奖证书并非报名综合评价的必须条件,没有获奖证书也能报考,但有奖项的考生在初审考核中会有一定的优势。
5、自荐信要求考生展示真实自我,不要自夸自大、好高骛远,切忌套用模板,否则会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不同的高校对自荐信的要求不同,建议考生参考目标院校的最新招生简章。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江苏省综合评价报考流程
依据往年经验,登录“综合评价报名系统”,网址:https://bm.chsi.com.cn/(以下简称“报名系统”),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无需邮寄纸质报名材料。
自主选拔在线提醒:
了解招生简章:考生应密切关注高校发布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这些简章通常在3月-6月上旬之间发布,具体时间因高校而异。
网上报名:在招生简章发布后,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前往指定的报名网站进行报名。大多数情况下,报名会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进行,也有部分院校可能在高校官网上进行报名。
准备报名材料:报名时需要提交一系列相关材料,如身份证、自荐信、学校的推荐信、考试成绩及排名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获奖证书等。
历年综合评价报名流程差异不大,以下步骤仅做参考:
点击“综合评价”如下图:
进入“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如下图:
二、注册账号
登录报名系统需要学信网的统一账号,已经注册过的同学无需再次注册,未注册的同学需要用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注册。
大家按照提示的情况进行填写,对于最后的密保问题建议一定要拍照留存一下,万一后续需要换密码的时候可以用到。
提醒大家的是,后续考生上大学需要用到这个平台信息,建议等到孩子有了大学里使用的手机号时,家长把这个绑有孩子信息的学信网账号绑定的手机号换成孩子的手机号。
身份证与姓名,必须用学生姓名注册,切记!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交流联系,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评价近4年招生简章一览
点击查看:《202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年份 | 报名时间 | 招生简章 |
2023 | 4月29日至5月10日 | 简章详情 |
2022 | 4月30日至5月9日12时 | 简章详情 |
2021 | 4月27日起至5月10日 | 简章详情 |
2020 | 5月23日中午12:00前 | 简章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