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数据显示,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分数通常较统招低5-40分,部分省属重点高校降幅甚至可达60-80分,为考生提供了显著的降分入名校机会。然而,仍有许多考生家长对此了解不深。现在,就跟随自主选拔在线一起深入了解综合评价招生吧!
推荐阅读:2025综合评价政策解读及报考指南
综合评价招生详解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兴起的新招生模式。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进行择优录取。
大多数高校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比为6:3:1,南大、东南等部分重点校为85:15(无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北外等少部分高校为7:3(无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综合评价有以下几点好处,家长考生可以重点关注:
1、综合评价初审通过率较高,读名校机会多;
2、招考院校范围覆盖广,缓解高考压力;
3、与高考双保险,提升考生录取率;
4、综合评价增加学生阅历,提升学生能力;
5、部分院校提供资助,不用担心经济压力。
2025全国31省市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预测版)
综合评价实施区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个院校针对全国多地进行招生,如北外、南科大等;另一种是各地单独的实施,一般是本省院校针对本省招生。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1、高校面向多省市招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综合评价招生面向全国大多数省份进行。
2、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省市招生: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条件
综合近年来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来看,综合评价招生条件主要分为3大类:
1、综合成绩优秀。如北外报名条件之一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北外生源基地校和省级示范校可适当放宽排名限制)
2、学科特长突出。在理科竞赛、文科赛事、科创赛事、文艺体育等赛事中获得突出成就的考生。
3、思想品德优秀。省优秀、省三好、省优干荣誉等。这种一般存在于江苏和浙江省属院校中。
对于山东考生,社会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更是必要条件。山东省综合评价院校将学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经历、考察探究活动、研究型学习情况和自主选修学分学习情况等作为资格审查的必要内容和进入面试的必要条件。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24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规定,高中三年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和1周社会实践,并完成不少于6学分的考察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等),有意向报考综合评价的山东考生务必提前准备。
综合评价报考流程综合评价招生院校数量多,层次广,不仅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高校,还有南科大、北外等双一流高校,也有宁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港中文(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高校。
考生报考综合评价,需要单独报名,通过线上进行申请,如果前期不知道该项政策非常容易错过!
综合评价具体报名流程如下:
温馨提示:浙江省属三位一体院校3月下旬-4月上旬左右公布初审结果,校测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入选名单也在4月下旬左右完成;上海综合评价院校、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广东综评校测在高考出分后进行。
高一高二高三如何早做准备
1、招生政策早了解,报考准备提前做
关于招生政策,考生和家长务必对院校专业和招生条件进行全面掌握,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目标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确定大概的竞争情况。了解高校的招生条件是为了科学合理的定位目标高校及专业。
2、关于院校专业:早定位早评估
依据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学科特长,定位意愿院校及专业,确定好目标之后,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奔着目标努力。
3、报名材料有哪些?需提前准备
按照往年情况,很多高校简章发布后就要开始报名,而有的高校开通报名后只有7天左右报名时间。
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初审都通不过。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材料复杂,建议提前关注准备。
4、关于校测:提前了解校测模式及测试方向
综合评价校测成绩在录取中占比30%-50%,是考生能否顺利录取的关键,需要考生提前准备,提前了解校测的模式和测试的方向,以免考生在校测现场紧张慌乱。
5、注重自身:注重自我背景实力提升!
此处重点提醒高一高二考生:①重视高中阶段考试;②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经历,全面发展;③发展特长,获得竞赛奖项。
如: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等科创类奖项;全国性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人文综合素养类竞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