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伴随各种各样教育需求的不停增多,中外合作办学慢慢在国内大学里崭露锋芒。这些学校的办校时长并没有很长,可由于有优质大学资源做依靠,比较灵活的办校形式和管理体制,雄厚的资金投入等等,从而实现了快速进步,同样是值得斟酌的抉择。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四所港校已在内地设有分校区,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让内地学生能享受“不出境”的的留学模式!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中外合办优势
香港的中外合办院校为学子赋予了独有的教育契机与发展平台,涵盖了以下多个层面的长处:
可认证且能获香港身份
港校的四所中外合办院校皆经由教育部、中留认证,于国内可充当学历学位之用,而且从这四所院校毕业的学子,可无条件申请两年IANG。
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融汇了香港的教育理念以及国际教育资源,课程设定通常和国际接轨,采取英文教学或者双语施教,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国际视野。
多元的文化氛围
学生群体来源宽泛,营造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氛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与包容精神。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另外,特整理《2025年综合评价报考指南》PDF,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id=547&promotionId=75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四所港校中外合办大学对比
学校背景优势与合作方:
0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合作设立的大学,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香港中文大学是亚洲顶尖的高校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学术体系和教学理念对港中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3年蝉联软科中国合作大学第一,报考热度和生源质量都持续拉高,已是国内强985级别了。先说香港中文大学,常年稳居亚洲前10,世界排名前50,三年蝉联路透社亚太区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全球第1位。港中文已经官宣2024年扩招100余人内地考生,扩招幅度30%。同时,港中文还设机动名额,即如果你们省生源质量好,那么港中文会投放更多的招生计划持续扩招,比如上海,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都是超过港中文原招生计划。因此,得益于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的优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校和招生一路顺风顺水,港中大(深圳)本科招生已10年,连续8年成为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02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经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科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实力强劲,为港科大(广州)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经验。这是目前唯一一所不在任何省份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中外合办大学。2023年首次在广东、四川、河南、山东录取了125名本科生,均为理科(或选科物理),而且都录到了超高分学霸,具体为:广东省最高分678分,四川省最高分681分,山东省最高分680分,河南省最高分678分。其中,在广东录取人数最多,达55人,有13人进入全省1000名以内。港科广如何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强劲实力,另一方面在于所有专业都是本硕连读或本博培养,可以理解为保研率100%这个培养模式放在内地高校,也是史无前例的。
0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创办。香港城市大学在商科、工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其与内地的合作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港城莞一旦开始招生,就不会输于港中深、港科广,毕竟本部香港城市大学是港5强校,2024年QS世界排名第70,起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届时,香港城市大学也将成为继港中文、港科大、港浸会之后,港城市是内地统招,不需单独申请,港城市(东莞)会不会采用一样的招生策略,在北京、广东、四川、湖南招生基本板上钉钉了。
04北师港浸大(珠海)
北师港浸大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 2005 年在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合办,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2016 年获批开办研究生教育,2021 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发展不断推进,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由于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之一,1956年创办,在传媒、文学、理学、商业管理以及现代中医药等领域表现卓越,商学院是全球1%的顶尖商学院,同时获得全球AACSB、EQUIS、AMBA三重认证。传播学、媒体、新闻学“亚洲第一”,号称“香港新闻界的黄埔军校”。UIC近几年进步很快,申请热度也大涨。
学科设置与专业优势
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01 学科设置
经管学院:包括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市场学等。
理工学院:包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金融数学、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社会科学、化学等。
人文社科学院:包括同声传译、翻译(笔译/口译)、全球研究、应用心理学等。
数据科学学院:包括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等。
医学院:包括公共卫生、医学信息学、医学影像、医学实验室科学等。
音乐学院:包括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
02 新增学科
近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增了以下几个硕士项目: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为期两年的全日制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和信息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
金融数学硕士:为期两年的全日制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金融理论基础和高级数学应用能力的专业型复合人才。
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为期两年的全日制硕士项目,旨在满足大湾区乃至全国对集成电路产业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03 学院专业优势
经管学院:该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一员,课程设置与教学考量均以国际标准执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全球性领袖人才。专业包括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商务和市场营销。
理工学院:理工学院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良学术传统,设置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以及金融工程等专业。该学院的课程设置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具备较高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知识创新水平。
人文社科学院:该学院提供翻译、应用心理学、英语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提供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药学和生物科学等专业,关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数据科学学院:该学院提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医学院:提供临床医学等专业,致力于培养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音乐学院:提供音乐表演等专业,注重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2.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01 学科设置
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先进材料、地球、海洋与大气科学、微电子学、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金融科技、城市治理与设计、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技术与自动系统等。
这些学科被划分为四个核心领域: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社会枢纽和系统枢纽。具体专业如下:
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哲学硕士/博士、地球、海洋与大气科学哲学硕士/博士、微电子学哲学硕士/博士、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哲学硕士/博士。
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计算媒体与艺术哲学硕士/博士、数据科学与分析哲学硕士/博士、物联网哲学硕士/博士。
社会枢纽:金融科技哲学硕士/博士、创新、政策与创业哲学硕士/博士、城市治理与设计哲学硕士/博士。
系统枢纽: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博士、智能交通哲学硕士/博士、机器人技术与自动系统哲学硕士/博士。
此外,港科广的硕士项目注重跨学科研究,课程内容围绕“讯息”、“功能”、“系统”和“社会”四个核心领域展开,涵盖了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新兴和前沿领域。
02 学院专业优势
01 功能枢纽
先进材料哲学硕士/博士:专注于先进材料的研究,涵盖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能源材料等领域。
地球、海洋与大气科学哲学硕士/博士:研究地球科学、海洋学和大气科学,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微电子学哲学硕士/博士:专注于微电子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哲学硕士/博士:研究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
02 信息枢纽
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计算媒体与艺术哲学硕士/博士:结合计算机科学和艺术创作,探索数字媒体和创意技术。
数据科学与分析哲学硕士/博士:研究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大数据分析,培养数据科学家。
物联网哲学硕士/博士:关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和智能系统。
03 社会枢纽
金融科技哲学硕士/博士:研究金融科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技术。
创新、政策与创业哲学硕士/博士:结合创新管理、政策研究和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城市治理与设计哲学硕士/博士:研究城市规划、智能交通和城市设计,关注智慧城市建设。
04 系统枢纽
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
智能交通哲学硕士/博士:专注于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和交通管理。
机器人技术与自动系统哲学硕士/博士:研究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制造。
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01学科设置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学科设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这些学科的设置不仅紧跟国际学科发展趋势,还结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科设置包括以下七个专业:
电脑科学:涵盖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信息安全、多媒体与数字技术等领域,与Google、Microsoft、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有长期合作。
电子资讯工程学:包括射频工程与微波电路、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无线通信与网络、光子与光通讯、动力与控制、机器学习与数据技术等。
工程管理:专注于工程管理领域的相关课程。
商务资讯系统:涉及商务资讯系统的相关课程。
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专注于材料工程和纳米科技领域。
数据科学:涵盖数据科学的相关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新开设的硕士项目,专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02 学院专业优势
电脑科学理学硕士:该课程旨在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培养专业人才,涵盖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安全、多媒体计算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港城大电脑科学系在2019年度US News评价体系中排名世界第13位,位列香港地区之首。
电子资讯工程学理学硕士:该课程涵盖射频工程、微波电路、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无线通信与网络等领域。港城大在射频工程、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无线通信与网络等方面具有国际一流的教授团队和研究成果,致力于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1。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这是新开设的专业,专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结合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些专业不仅在学术上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积累和影响力,还得到了众多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与支持,如Google、Microsoft、Tencent和Huawei等。
4.北师港浸大(珠海)
01 学科设置及专业优势
传播学文学硕士
传媒管理专修: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设,专注于整合传媒和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涵盖市场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知识、商业策略、领导管理学等。
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专修: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文化与创意学院联合开设,适应影视及新媒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涉及影视与新媒体策划、融资、制片管理、市场营销、宣传等。
传理学专修: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联合开设,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涉及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的传播活动实践,关注媒体技术转变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专修: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院联合开设,是首个人工智能和数码媒体融合的授课型硕士课程,介绍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1。
互动媒体专修:由浸大传理学院开设,专注于培养能够洞察用户心理和行为,基于用户研究和测试,产出内容、设计产品的互动媒体从业人员。
师资力量
0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拥有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已引进52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得主1名、各国院士近30名,以及近4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
02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各类教师203人,其中包括IEEE院士3人、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等12。这些教师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指导。
0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其中80%的专业课师资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本部。这些教师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全球知名的院士级教授来指导本科学生,确保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标准,学校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学术观点和文化背景。
04 北师港浸大:(珠海)
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拥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教师,其中讲师及以上级别教师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四个学部专任教师90%拥有博士学位1。学校师资位列软科全国高校高端人才100强,不少教师来自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学位认证与就业前景
0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证书经过教育部认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校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毕业生在国内外的就业前景广阔,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世界 500 强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单位工作。
02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毕业生将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或香港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学校的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和创新,毕业生在科技领域、金融领域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0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毕业生的学位证书也经过教育部认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校将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毕业生在大湾区的就业前景较好,特别是在东莞及周边地区的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04北师港浸大(珠海)
北师港浸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会获得由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学位在中国境内将具有与国内硕士学位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用于就业、考公务员、继续深造等各种场合,学生深造的专业领域广泛,涉及商科、传媒、计算机、工程、教育等多个学科,为未来进入不同行业的高端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国际认可度
0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认可度
从学术排名来看,港中深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前50名,并且在合作办学类大学中排名第一。此外,港中深与香港中文大学共享学术资源和声誉,香港中文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6位。这些排名和声誉为港中深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港中深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学校拥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国内外院士和国家级专家等顶尖人才,共计600余人。这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学科建设方面,港中深有9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200名,并建有经济金融学、计算机数据科学、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国际一流学科。这些学科的建设和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国际合作和就业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学校与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148所一流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形式丰富的合作项目达250个。此外,港中深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非常有竞争力,许多学生能够进入顶级企业和研究机构工作。
具体到某些专业,港中深的经济学、金融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专业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强调实践应用,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
02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认可度
港科广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致力于学以致用,输送高质量人才。这意味着其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港科广的学历和学位受到教育部的认可本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后,将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和博士学历也受到认可,并颁发相应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
港科广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优异2024年,港科大在QS排名中位列第60名,显示了其在学术和研究方面的强劲实力。这进一步证明了其国际认可度。
影响港科广认可度的因素包括
学术资源:港科广依托港科大的优质基础,拥有国际前沿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科研设施先进,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世界一流高校齐平的科研实践环境。
学科布局:港科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热门且具潜力的学科方向,课程紧密结合行业最新需求,与头部科技企业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化教育模式:采用全英文授课,融合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与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的关系:港科广和清水湾校区的学术规范、师资水平、课程质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科生的授课模式和管理人员由港科大决定,确保了教育质量的一致性。
0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认可度
港城莞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认可。港城莞引入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学术标准,实现了“两校一质”,确保了教学质量的高标准。学校设置了健康一体化、智慧城市、新材料与能源、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前沿交叉学术领域,培育高端人才,满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此外,港城莞的学科设置与粤港澳大湾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岗位需求高度契合,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
港城莞的地理位置和就业前景也非常有利。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靠近东莞和松山湖科学城,这里汇聚了诸多国家级科研设施和高新技术企业,如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及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和就业环境1。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也聚集于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港城莞的办学理念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认可度。学校秉承“教研合一”的理念,融入了“创新无限”的立校引擎,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港城莞的学生有机会获得香港城市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成绩优秀者还有直硕、直博、硕博连读的机会。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港城莞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04 北师港浸大(珠海)认可度
UIC的文凭认可度较高。UIC颁发的是香港浸会大学的文凭,这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其中不少人进入全球百强院校深造,这充分展示了其文凭的国际竞争力。此外,UIC在最新QS2025世界大学排名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齐平,位居全球第252名。
UIC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UIC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国企、500强企业、政府组织等知名单位任职,这进一步证明了UIC教育的质量和文凭的含金量。同时,UIC在全国的排名也表明其认可度较高。根据软科2023年排行榜,UIC排名全国第193名;根据武书连2023年排行榜,排名全国第292名。此外,UIC在软科2024年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206名,在武书连2024年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294名。
UIC的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也为其高认可度提供了保障。UIC采用英式教育模式,全英文教学,教师团队多元化,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语言能力。此外,UIC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古琴、射箭等,这些课程在其他大学可能比较少见,但在UIC却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