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综评报名时间为3月15-4月15日,关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招生政策、专业特色、就业情况等,大家一起来看看!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2025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报名进行中!招生政策、特色专业、就业全解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秉承延安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已获批开设外语类专业101个,覆盖所有联合国会员国的官方语言,语言专业数量居全国第一,现有5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
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北外共4个学科入学全球300强,其中教育学首次入选,位列251-300。学校超前走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开设21个非外语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获取综合评价、强基计划、学科竞赛、少年班等升学政策,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群内有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一、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
01 跨校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1+1+1+1 跨校联合培养模式
北外与中国政法大学在2021年率先合作,打造了“英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2022年,又新增了三个专业,分别是:北外-人大的“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北外-北理工的“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还有和中央财经大学的“英语+金融学”。
该类专业在一批次投放,实施跨校培养,将于第三学年集中到对方大学,进行学习。对达到培养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由本科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学校,按国家规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注明联合学士学位及联合培养单位。
(1)英语(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依托学校外国语言文学A+学科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A+学科的专业优势,设立“英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培养既掌握坚实法学理论基础,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法律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2)西班牙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联培)
依托学校外国语言文学A+学科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A+学科的专业优势,设立“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培养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跨领域、善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高水平国际新闻与传播工作者。
(3)英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联合培养)
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英语和国际组织创新等领域的办学优势及中央财经大学在金融学等领域的学科特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英语+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国家面向国际组织创新和全球金融治理新局面提供支撑。
(4)英语(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系统联培)
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英语和国际组织创新及北京理工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信息学领域的学科特色及办学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国际数据与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国家面向国际组织创新和全球治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02 特色项目(入校后选拔)
(1)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实验班(辅修)
面向全校招收特定语种专业本科生,当年招生具体语种由新华社和北外共同确定。
采用外国语言文化教学和新闻传播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并辅以实践教学,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具有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熟悉对象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具有全媒体新闻采写能力,有志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新华社提供师资开设新闻学专业课,将新闻一线的鲜活案例和新闻实践带入课堂,向实验班学生提供到新华社实习锻炼的机会,并择优为实验班毕业生提供入职绿色通道。
(2)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辅修)
每年从两校全日制大一本科生中进行选拔,经遴选进入项目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自动转专业至英语学院学习。
融合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中国共产党历史+英语”的跨校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
授予证书:学生修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获颁中国人民大学辅修专业证书。
(3)全球治理卓越本科生平台
外语强化(英语+法语)/学业实践双导师制/高端研讨课/国内外优学研学计划/荣誉证书/择优推免(75%)
按照“语言沟通、文化理解、通晓规则、知行合一”四大板块安排核心课程,旨在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端复语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精通英语、熟练掌握第二外语,兼具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传播、国际法等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依托北外学院进行培养,一年级下学期经过笔试和面试遴选,学生学籍管理与党团关系仍保留在原学院。
授予证书: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全球治理卓越本科生”荣誉证书。
03 主辅修制
(1)专业学位辅修机制
学校现已形成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了跨学科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成长绿色通道。
十二个专业方向自由选择辅修自己感兴趣的任一专业,核心课程10门,涉及学分20分,为职业发展和专业深造开辟广阔的空间。
证书授予:选择交叉学科辅修,毕业后可获得学位证书(同时标注主修学位和辅修学位),学信网会标注辅修学位。
(2)微专业辅修机制
学校开发了教育学、人工智能、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法治、外交与外事、区域国别学六大辅修微专业,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和全球胜任力培养需要。
核心课程4-5门,涉及学分8-10分。
04 跨校通识课堂
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以学生跨校选修的形式,加强通识课程资源共享与建设,所有课程真正实现同课同堂、跨校园培养。2025春季学期,共向北外开放61门课程。
05 转专业机制
北外转专业学生原则上应该转入下一年级学习。学生申请同级转专业,经接收学院考核通过并说明一年级专业课具体修读安排,报学校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随本年级学习。
转出学院和接收学院的条件:
*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申请
*转专业申请人数可达本专业学生人数的20%
*外国语中学保送生只能申请转入外语类专业
复语型
学校外语类专业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坚持小班授课、精英培养的优良传统。
所有外语专业的本科生都学第二外语,学有余力可修读第三外语;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强化英语必修课外,可在法语、日语等79门语言中选修第二外语。
学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均可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历年优秀率与及格率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英语专业专八通过率 98.66%,其他语言类专八通过率 90.13%,非语言类专八通过率 87.80%。
国际化
01 国际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
学校在亚、欧、美18个国家建设有23所孔子学院及独立孔子课堂,数量居中国高校之首,其中7所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学校有正式国际学生1200余人,2024年,学校荣获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A等级。
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11月发起包括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在内的近20所中外高校代表共同签署《“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成立倡议书》。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是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5月联合全球30家以外语教学科研以及国别区域研究为特色的高校组成的开放性、非盈利、非法人组织,现有来自19个国家的成员单位37家。
02 国际小学期
从2016年开设暑期国际小学期,北外2024年暑假国际小学期邀请来自阿联酋、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挪威、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希腊、英国等12个国家一流大学的26位知名专家,用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进行授课。小学期课程内容涵盖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公共关系、区域国别研究、传播学、文学与艺术等领域。
二、高质量就业深造
北外就业凸显三高特点:国际化程度高(遍布世界各国、全国各地,活跃于各行各业)、就业层次高(外交、金融、翻译、教育、经贸、新闻、法律等涉外高素质人才)、就业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97%以上)。
升学深造呈现“高质量”特点:2024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66.94%,赴QS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留学深造的占境外留学的本科生总数的 75.20 %,国内深造的本科生在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比例 98.34%。
三、北外招生政策
北外涵盖四大招生类型,即普通本科一批招生(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或相关省市自主命题,是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选拔方式)、特殊类型招生(综合评价、保送生)、专项计划招生(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国家指令计划招生(民族生、内地高中班、港澳台侨招生)。
01 北外综合评价报名进行中
(1)招生专业
2025年“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如下:
日语、日语(日本研究)、日语(高级翻译)、俄语、德语、法语、法语(国际关系)、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葡语)、葡萄牙语、葡萄牙语(法学)、阿拉伯语、匈牙利语、捷克语、瑞典语(欧洲研究)、意大利语、荷兰语(欧洲研究)、塞尔维亚语(欧洲研究)、保加利亚语、立陶宛语(欧洲研究)、朝鲜语(朝鲜半岛研究)、菲律宾语(东南亚研究)、缅甸语(东南亚研究)、老挝语(东南亚研究)、僧伽罗语(南亚研究)、梵语巴利语、泰语、格鲁吉亚语、豪萨语(非洲研究)、马达加斯加语(法语),共30个专业及方向。
综合评价招生专业均文理兼收且不限选考科目。
(2)报考条件
①素质要求:具有家国情怀,品学兼优,志存高远,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外语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对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有浓厚兴趣。
②成绩要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北外优质生源校和省级示范校可适当放宽排名限制)。
③基本要求:符合《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的高考报名条件。
注意:具体内容以正式发布为准
(3)报考时间表
①报名:2025年3月15日0点至4月15日24点,只接受网上报名(不报专业)。
②初审:报名截止后进行初审,预计5月中下旬公示初审结果。
③测试与录取:高考后、出分前进行入校测试(预计安排在6月中上旬),综合评价和高考成绩按比例算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4)能力测试
形式:面试
分值:满分50分,包括外语口试(满分25分)和中文面试(满分25分)。
能力测试成绩由上述两部分相加而成。
复语考生必须参加复语测试,考试时应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复语学习证明或考试等级证明。复语测试(满分5分)为口试。复语测试成绩达到3分的作为附加分计入能力测试成绩;否则不计入,同时取消其复语资格,但保留其作为非复语考生的资格。
考生成绩若累计得分超过50分按50分计。
(5)录取依据
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实考分)×70%+能力测试成绩×(当地高考满分值÷50)×30%
例如:某省高考满分值为750分,某考生高考成绩为622分,能力测试成绩为42分。则计算结果如下:综合评价成绩=622 ×70%+42 ×750/50 ×30%=624.4
(6)录取规则
①录取程序开始后,由各省级招办将符合学校规定条件并且报考学校的入选考生进行投档。
②北外依据综合评价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综合评价成绩相同的,依次录取能力测试外语口试、能力测试中文面试成绩高的考生。
③未被录取者,不影响考生第一批次及后续批次的录取。
02 统招一批
1、招生专业
2025年统招一批拟招生专业如下:(具体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英语、英语(国别与区域研究)、英语(外语教育)、翻译(外交外事高级翻译)、德语、德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法语、法语(国际关系)、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葡语)、日语、日语(日本研究)、日语(高级翻译)、俄语、俄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数字金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智能)、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世界史、英语(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西班牙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联合培养)、英语(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系统专业联培)、英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联合培养)、外交学/国际治理与公共政策(中外合作办学)
其中,工商管理类按大类招生。
(2)高考选考科目要求
(3)录取规则
①加分投档,裸分进专业;
②分数优先 遵从志愿;
③无专业级差,(服从调剂)投档不退档,省内招生专业调剂。
(注意:具体内容以正式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