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不仅看重高考分数,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潜力。能否通过至关重要的初审环节,直接取决于报名材料的准备质量。为帮助考生和家长从容应对,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此梳理核心要点如下:
推荐阅读:重点高校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汇总
重点查看:2026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解读汇总
福利资料:为方便2026届综评考生高效申报,特整理《2026版综合评价报考指南》电子资料!
2026年综合评价报名在即:材料怎么备?初审如何过?
报名需要哪些材料?
从往年综合评价招生院校情况来看,综合评价报名材料通常包括以下10项内容:
1、证件、照片
2、高一到高三期末成绩
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4、高三模考/大考成绩及排名
5、报名申请表
6、高中阶段的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7、自荐信/个人陈述
8、推荐信
9、其他可证明考生综合素质的证明材料
10、高校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材料的要求
说明:不同高校的报名材料要求有所差异,以下信息参考2025年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仅供参考,2026年所需报名材料请以各高校最新招生简章为准。
一、个人证件与照片材料
1.个人免冠照片
需提交考生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格式支持 JPG、JPEG、Png 三种类型。背景需为单色,白色、蓝色、红色均可,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建议优先使用白底彩照。
尺寸大小需注意院校差异:多数院校要求 20K-500K,南方科技大学放宽至 5MB 以内,北京外国语大学则明确需小于 2M,提交前需确保照片清晰度,避免模糊影响审核。
2. 身份证材料
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的彩色照片,确保证件信息完整、清晰,无遮挡或反光,作为身份核验的核心依据。
二、学业成绩相关材料
1.高中阶段期末成绩(高一至高三)
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特指高一至高三各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同院校对成绩排名有明确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需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 10%,且语文、外语单科成绩均需进入同科类前 10%;
南京师范大学:高二、高三年级共 3 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需均位于所在中学同年级普通类同首选科目学生中的前 30%。
特别提醒:部分高校虽未在招生简章中提及成绩提交要求,但多数会在报名系统内要求补充高中期末及模考成绩,该成绩是初审的重要考核指标。
建议 2026 届高三生聚焦全面复习与查漏补缺,确保学业成绩稳步提升。
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在报名系统对应模块填写,具体格式需结合本省评分规则:可填写 A、B、C、D、E 等级,或 “合格 / 不合格”,部分省份支持填写具体分数,无对应科目的可标注 “无”。
填写时需同时注明成绩等级及本省该科目最高等级(如 “B(最高等级 A)”)。在综合评价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初审审核的核心依据,还会在最终录取评分中占据 5%-15% 的权重,需高度重视。
3. 高三模考 / 大考成绩及排名
通常需提交高三一模、二模、三模三次考试成绩;若中学未组织统一模考,可提供报名前最近三次校内模拟测试成绩;无模考经历的考生可标注 “无”。
不同院校对模考成绩的要求存在差异,考生需仔细阅读目标院校招生简章及报名系统内的具体说明,严格按要求填写,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三、报名核心表格材料
报名申请表:
申请表是展示考生个人情况的核心文件,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中学就读详情、成绩记录、获奖情况、参与活动经历及志愿选择等内容。
获取与提交流程:
无需单独准备,需按报名系统提示逐项填写信息,提交后由系统自动生成表格。
后续需完成三步关键操作:
下载打印表格后,由考生本人签字;
提交中学审核,由中学负责人或校长签字;
加盖中学公章,扫描或拍照后上传至报名系统。
三者缺一不可,需确保签字、盖章清晰完整,避免因格式问题影响审核。
四、综合素质证明材料
1. 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
主要指高中期间参与各类赛事获得的、可体现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证书,包括五大学科竞赛奖项、文科类赛事奖项、科创类竞赛奖项等。
提交要求:复印件需加盖学校公章,原件需直接拍照上传(确保信息清晰)。报名前需仔细阅读目标院校招生简章,确认是否有额外格式要求。
特别提醒:获奖证书并非报名必备材料,无奖项考生仍可正常报考,但具备奖项的考生在初审及校测环节会更具优势。建议高一、高二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 “白名单赛事”,为后续报名积累竞争力。
2. 自荐信 / 个人陈述
字数要求需以院校规定为准:多数高校要求 800 字 - 1000 字(部分不超过 800 字或 1000 字),少数院校如南京工业大学要求不少于 600 字。
提交形式:支持手写或打印,但部分高校明确要求亲笔撰写(不接受电脑打印),如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需以报名系统或招生简章要求为准。
3. 推荐信
仅部分院校要求提交,如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通常由考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或课外活动指导老师撰写,内容需体现学生特点及推荐理由,字数一般控制在 800 字以内。
提交流程:从报名系统下载推荐信模板,由推荐老师填写(可手写或打印),建议加盖学校公章。其中,班主任推荐信需签名(可无需盖章),学校层面推荐信需推荐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教务章、校章均可)。
时间提醒:因需协调老师撰写,建议提前与推荐人沟通,预留充足准备时间,避免临近截止日期匆忙提交。
4. 其他综合素质证明材料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社会实践材料(如山东省要求的社会实践记录);
市级及以上表彰荣誉(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高中阶段参与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文学创作、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等经历证明;
校级及以上个人荣誉证书、文艺或体育特长证明等。
此类材料可补充体现考生综合素质,建议按院校要求分类整理,确保材料真实、有针对性。
五、高校特殊要求材料
部分高校会要求提交专属材料,常见类型包括:
诚信承诺书原件:由报名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后需考生本人签名;
《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按院校要求填写个人健康情况;
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及的其他材料(如特定专业的能力证明、家庭情况说明等)。
此类材料是高校重点审核内容,对初审结果影响较大,需严格按院校要求准备,确保信息完整、格式规范。
🔥重磅福利!想第一时间掌握2026年综合评价升学政策、报考要求、报名材料,速扫下方二维码加入“2026强基综评交流群”,老师在线答疑,升学路上不迷茫!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