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招生计划2774人,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3个招生专业。今年还新设置工商管理(数智管理实验班)、经济学(实验班)、会计学(数智化国际会计卓越班)、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班)、财政学(实验班)、法学(数字法治卓越班)、金融学(国际金融英文班)等7个特色班专业招生,让我们一起跟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段莹莹老师一起来看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变化吧~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优势及特色专业。
段莹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68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我校2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所,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获得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项目支持,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2024年学校招生专业有无变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段莹莹:2024年,我校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三个招生专业。
1.数字经济专业
数字经济专业由我校经济学院开设,旨在培养掌握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专业实行校内导师与业界导师“双师制”,除数字经济理论教学外,将强化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2.金融科技专业
金融科技专业由我校金融学院开设,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经济金融理论与技能,同时系统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架构等知识,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研发技能,能够适应银行科技、智能投顾、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领域工作人才。专业聘请华为资深技术骨干进行核心课程讲授,与金融机构和国内头部高科技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组,深度参与项目推进落地。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3.供应链管理专业
供应链管理专业由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开设,旨在培养深刻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以管理学为根基,数智技术为手段,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建可持续供应链产教融合基地。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同时, 2024年我校在原有实验班、卓越班、国际班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设立工商管理(数智管理实验班)、经济学(实验班)、会计学(数智化国际会计卓越班)、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班)、财政学(实验班)、法学(数字法治卓越班)、金融学(国际金融英文班)7个特色班专业招生。这些特色班也是按照专业进行招生,在志愿填报阶段需要进行填报。
这些特色班的迭代升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实行分类人才培养,一班一方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第二,特色班充分体现了数智化培养特色,强调了数智思维、数智能力的培养,开设了数字化相关课程;第三,实行全员导师制:双导师制或一对一导师制;第四,强化协同培养,例如:产教研全方位培养、开展课外实践、开设实训课程、多元实习、国际交流等;第五,实行研究生推免指标倾斜,推免比例高于全校平均比例。
2024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无增减?
段莹莹:2024年我校本科招生计划2774人,与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在京计划招生1995人,京外计划688人,其他类型计划91人。在京本科提前批B段和本科普通批均有招生计划投放。其中本科提前批B段“双培计划”86人,“地方专项计划”58人;本科普通批1827人,京内计划占比72%。我校在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有计划投放,具体投放计划数及专业以2024年各省级招办公布的为准,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报考我校。
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段莹莹:我校严格按照招生章程开展招录工作,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学校的招生章程,尤其要特别关注招生章程中的体检标准、录取规则、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等,做到知己知彼,科学合理的填报高考志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专业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多数招生专业(类)无特殊要求与限制。特殊的条件和限制主要体现在体检限制、外语语种限制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要求限制。其中,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有:安全工程(注安师);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有:广告学、传播学(以上为“双培计划”招生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注安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外语语种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只招英语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只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无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该专业录取考生的外语单科高考成绩不得低于满分的70%。
请介绍一下学校在京录取分数情况。全市排名什么位次,报考贵校比较有把握?
段莹莹:我校在京招生规模大,招生分数相对稳定。2023年我校在京共有6个院校专业组。各组提档线不同,考生和家长可以登录我校招办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查询历年各院校专业组及各专业提档线。2023年我校6个院校专业组中最低分为555,排名19320,最高分为617,排名7361。有意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可以酌情填报我校多个院校专业组。
从以往数据来看,我校录取考生平均北京市排名约在13000名—15000名左右,排名在这个位次的考生报考我校是比较有把握的,根据各院校专业组提档线,排名19000左右的考生都可以尝试报考我校。
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段莹莹:报考时,考生和家长要认真研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因为招生章程是各高校招生的依据,非常重要。调档比例、专业分配原则、同分比较原则、加分政策、高考改革省份相关要求、特殊省份录取要求、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规则等,各校有差异,切记不可以以偏概全。同时要结合自身选考科目、外语语种、身体条件等选择学校和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是无法被投档或录取的。
现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比较多,多数批次为平行志愿,大家应该拉开档次合理填报。既要有“冲一冲”的高校,也要有“稳一稳”的高校,这部分是重点考虑的高校,也要有“保一保”的高校,以免出现滑档的情况,失去这一批次录取机会。
对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而言,以北京为例,2024年我校继续实行“双培计划”与“农村专项计划”(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在京本科普通批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对于优选财经类高校的考生,可在本科普通批填报我校多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或将我校院校专业组填报在靠前的位置,有助于增加录取机会,填写服从专业组内调剂可有效降低退档风险。
学生入学以后,如果发现报考的专业不合适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请介绍一下转专业政策。
段莹莹:学校实行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为学生提供了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除个别特色班,学生可以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转出不设门槛,转入需符合转入学院要求,并通过转入学院的考核。
除转专业政策外,我校还实行主辅修制。学校在就业前景良好和社会需求高的金融学、会计学等开设辅修专业,学有余力、学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选择辅修专业,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主修、辅修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同时获得主修、辅修学位(主辅修学位在一张学位证书上)。
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段莹莹:我校目前有健全的学生奖学金评定体系。我校既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立了1+X学生奖励评价体系,奖励覆盖面达到45%,单项奖金最高可达10000元。具体包括“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文体竞赛奖学金”等。
另外,我校还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全覆盖的资助育人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通道: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校将先办理入学手续,之后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予以资助。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及“学子阳光”助学贷款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及各类专项补贴等。勤工助学:校内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积累社会经验。资助育人:依托“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开展教育指导活动,对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保障性资助及发展性资助相结合。
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段莹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校60余年来,先后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近二十万优秀人才。我校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5%以上,超过80%的毕业生在京就业,就业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类型的单位,由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我校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金融财经行业。毕业生起始年薪、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发展空间等指标评分都远高于北京地区高校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也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显现出高就业率加用人单位高满意度的突出特色。
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40.46%,读研的院校主要集中在首经贸或办学水平高于我校的双一流院校,其中留在本校读研的比例超过一半,到外校读研的学生中,就读双一流高校的占比达到80%以上。此外,2023届本科生进入QS世界大学前100名高校深造的人数,占出国、出境深造人数的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