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2.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二、聚焦思维品质,服务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1.注重考查地理过程,着力培养探究能力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注重考查地理联系,着力培养逻辑思维
认知区域优势,并能进行科学的逻辑推导,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区域优势只有和其他区域相比较方能显现,同时,区域优势只有通过与外部区域的相互作用及联系,才能发挥其价值。
新课标卷6~8题,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传统上被认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为何能发育出雨林”“被普遍认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喀斯特地区为何能长出参天大树”,实现对喀斯特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
3.注重考查地理原理,着力培养创新思维
用理论回答并指导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注重挖掘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深化考教衔接,引导教学回归教育本源
1.遵循课程标准,体现融会贯通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建立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
新课标卷4~5题,以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通过文字信息与示意图的呈现,考查学生迁移所学内容、运用新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卷第36题,以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为案例,反映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疏解与再集聚的矛盾,考查学生对服务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以致用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多样的情境类型和灵活的设问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
新课标卷第37题,将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凝练成五个典型的地理问题,将自然地理主要内容融入一个情境,涵盖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科学问题和分层设问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考查的深度,又适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