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命制深入贯彻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定考、面向全体、回归教材、助力“双减”的原则。试题稳中求进,强化价值引领,凸显素养导向,体现首都特色,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北京市2024年中考化学已经结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位专家组的老师们是如何看待此次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的,一起来看具体评析内容~
北京市2024年化学试卷特点
一、育人为本,强化价值引领
试题从政府文件、时事要闻、传统文化等多领域选取素材,将对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相结合,体现“课程思政”理念,让考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节课”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试题以美丽中国建设和科技发展新成果为情境素材,展现我国绿色发展观,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成就。例如,选择题中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题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评判大气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帮助考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信念。“能源绿色低碳高效转型”主题试题,考查考生从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让考生体会化学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主题试题,以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材料和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让考生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的重大贡献。试题还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二十四节气”主题试题,在考查核心知识和化学观念的同时,让考生感受到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素养导向,坚持宽广融通
拓宽试题设计思路,创新综合性、开放性试题,优化设问方式,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外显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实现对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例如,第34题(1)小题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与分子性质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水平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实现对考生思维的综合性考查。第34题(2)小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原型实验的理解,要求考生基于教材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方案,为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展示的空间;试题通过对实验方案中操作与现象一致性的要求,促使考生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既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又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处理好开放性试题中“放”与“收”的关系。
试题任务类型丰富,包括辨识记忆、概括关联、分析解释、推论预测、简单设计和综合问题解决等多种任务类型,突出对基础知识、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4题以考生熟悉的铁和氧气的反应为载体,考查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定性和定量水平认识化学变化的思路与方法,引导考生结构化认识化学反应。
温馨提示:
2024中考已经拉开帷幕,为方便广大考生及时查看全国各地区中考试题以及考后进行估分,自主选拔在线特创立“2024中考升学交流群”,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群,欢迎各位老师、家长、同学加入本群一起交流学习!
注意:如果您有最新试题,可添加妮妮老师(企微号:13311095027)进行投稿,更多升学礼物等你来~
试题素材选取范围宽广,来源包括教材、学科实践活动、新闻报道、科学文献等;素材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数据表、曲线图、微观示意图、实验装置图、设备流程图和生活场景图等。例如,第31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以硫酸钠为原料制备硫化钠”的部分生产工艺,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基于原子守恒、物质转化等化学观念,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措施等。
三、强基固本,凸显学科特点
试题设计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为核心,从宏观、微观、符号的视角,在定性和定量水平上考查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体现出化学的学科特征。例如,第19题、第20题、第29题(3)小题,利用微观示意图、化学符号等方式展示化学变化过程,考查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物质及其变化。
试题注重对基本实验的考查,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关注初中化学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思路与方法,考查考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实验探究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试题关注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制备、物质检验和性质探究等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推理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例如,第38题以趣味实验“彩虹管”的制作为探究情境,以考生熟悉的化学反应为依托,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考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为考生未来进行化学实践活动提供素材,推动科学教育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
四、守正创新,突出首都特色
试题命制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关注考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凸显校园学习的重要性,助力“双减”持续深入推进。试卷中,取材于课堂和教材原型活动的试题、化用教材素材的试题和活用教材原理的试题的分值占比保持稳定。其中,取材于课堂和教材原型活动的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化用教材素材的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简单应用。活用教材原理的试题强调方法原理的迁移应用。
试题稳中求进,在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保持稳定,在问题设计、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例如,基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选取“科普阅读理解”栏目的素材。科普短文介绍供氧方式和多种制氧原理,使考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对改善生活品质的影响。题目考查考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学开展以化学学科为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跨学科实践活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整合功能。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多元化的设问角度,在学科内容、关键能力和素养考查上做到“三个注重”和“四个考出来”,体现“走大道、求大气”的试题特色。同时还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试题中,体现北京试题的人文特色。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考化学试题注重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考查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试题情境素材突出思想性和时代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成就,凸显学科价值,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价值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科学教育做“加法”,助力学生成长。
北京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既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和指导思想,又兼顾现行教材和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试题整体体现育人为本、强化学科理解、“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等课程改革理念,延续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风格,倡导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体现育人为本,贴合教学实际
试题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尤其关注北京市初中化学课程实施的实际。试题情境素材多源于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并关注国家的时事要闻。
例如,选择题涉及了优化生态环境、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二十四节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等专题,生活现象解释题涉及了老北京“九门走九车”,既体现了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又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凸显了首都特色。科普阅读题选取了生活中制氧机作为情境素材,体现了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科学探究题以趣味实验“彩虹管”为探究问题,用黑枸杞制作酸碱指示剂,建立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联,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试题总体风格保持稳定,一卷是25道单项选择题;二卷共14道题,分成生活现象解释、科普阅读理解、生产实际分析、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科学探究、实际应用定量计算等题型。
第1、3、8、10、11、14、15、18、26(2)、27(1)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安全警示和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元素概念及分类、常见物质的化学式、金属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水的组成元素、化学肥料等,都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体现了对学生一年来化学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查。
第13题,以判断物质的用途是否正确,考查学生基于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评价其实际应用的能力。第16题,以桂花中甜菜碱的化学式为载体,考查化学式的含义、基于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突出考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第19题,以甲烷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对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同时在考查形式上有所创新,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补全化学反应中的微观粒子,强调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的化学观念。第21-23题,以题组形式分析硼酸溶液的组成,考查学生能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第32题,通过连线的形式建立仪器与名称的联系,减少了作答书写量,降低了表达难度,在考查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39题,以氢化钛的制备为背景,考查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体现数学方法在解决化学反应定量问题中的应用。
二、落实核心素养,重在问题解决
试题注重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化学真实问题情境作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凸显知识的应用价值,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通过“做题”考查学生“做事”的能力。试题创设了丰富的真实问题情境,设计了辨识、概括关联、分析解释、推理论证、简单设计、评价反思等多样化的任务,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29题,以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为情境素材,通过文字、图示、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辨识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述,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制备等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27(1)题、第28(3)题、第30(1)题,以生活中常见的固氮、除锈、处理废水作为情境素材,考查对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的关联能力。第25题、第28(1)题、第35题、第37题,立足教材原型实验进行改编和拓展,考查对化学实验中原理、目的、现象、操作、装置、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第17题,在绿色低碳能源的情境下,考查学生基于元素守恒的基本原理,推断物质组成的能力。第29(4)题、第38(3)(4)题,以实际问题和趣味化学实验为情境素材,以实验中的数据、现象为证据素材,通过折线图和数据表格的方式呈现素材。设问的方式多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一是依据实验结论寻找证据,二是基于证据推出实验目的或结论。
第34(2)题、第38(5)题,创设了复杂陌生的化学实验情境,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对探究活动经验原型进行迁移,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并描述相应现象的综合能力。
第36题(2),在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情境中,考查学生利用物质性质、反应规律的探究思路和控制变量的关键策略,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强化学科理解,关注认识发展
基本概念和原理既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是发展化学观念的主要内容。关于化学观念的认识和发展一直是试题中的考查重点。2022年版课程标准强调大概念统领的教学要求,试题围绕物质多样性、物质的变化与转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等组织素材,将学生理解、应用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考出来。
第3题、第20题、第31(3)题,围绕物质多样性让学生辨析纯净物、氧化物、单质,考查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能力。
第24题以熟悉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为情境素材,第20题以陌生反应甲烷和水蒸气重整制氢为对象,考查学生从物质与能量变化、定性与定量分析、宏观与微观结合等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能力。
第19题,呈现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补全某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第29(3)题,在科普阅读题给出的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寻找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图示,引导学生从分子、原子等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组成的联系。
四、践行科学教育,凸显实验探究
加强科学教育,首先是加强探究实践,在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主要体现为对化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考查。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素养表现,主要内容和题型包括选择题中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基于教材原型实验的原理分析和陌生复杂问题的科学探究。2024年试题既保持了稳定,又在考查内容、问题形式等方面有了适当变化,重在引导教学更关注基于实验探究的证据推理、系统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第12题、第32-33题、第35题、第37题均源于教材,通过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识别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金属性质的验证、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鉴别等课程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的考查,考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体现了“做中学”,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有创新,如第32题,补齐仪器与名称的连线。
第25题、第34题、第36题是对教材原型实验的变式和迁移,既体现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又渗透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第25题,利用创新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考查了学生基于反应原理理解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的能力。第34题,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与分子性质实验进行了整合,将操作及现象进行关联考查,同时设问具有一定开放性,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思维的平台。
作为科学探究试题,第38题以黑枸杞浸取液制作“彩虹管”为情境素材,是对教材素材“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拓展,实验原理是核心反应酸碱中和,体现了对教材的回归、对学科本体的回归。通过对影响“彩虹管”的因素进行探究,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需要在明确整体探究目标和理解整体探究方案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法,推理局部实验目的、设计局部实验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等,考查了综合运用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陌生情境问题、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