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位列全球AI高校百强榜全球68,内地11

2024-12-10 11:57|编辑: 于老师|阅读: 15

摘要

近日,《Nature》期刊发布了“自然指数2024人工智能”榜单,北京师范大学在榜单中为例全球68,内地11名,为方便大家了解,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了本篇内容,供大家参考!

近日,《Nature》期刊发布了“自然指数2024人工智能”榜单,列出了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100所大学。这一榜单依据2019年至2023年间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排名,反映了各院校在AI前沿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在这个榜单中,北京师范大学位列内地第11,全球第68!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成果显著。

人工智能学士学位,计算改变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始建于1958年创办的电子学和计算数学研究室,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此后,先后经历无线电电子学系、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19年更名为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植根于北京师范大学百廿沃土,以“博学慎思,知行合一”为发展理念,弘扬“文理兼修、鼎承国器”的家国使命情怀,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一流的教育平台和科研平台。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人工智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信息学科与我国信息技术同步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科研和应用人才,是我国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科学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凌永顺、刘尚合等优秀校友。

学院建有高性能计算云平台,为本科生提供每年500余个虚拟服务器资源;建有人工智能创新设计实验室、面向师范人才培养的机器人和智能车实践教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有力支撑本科生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等各类本科实践教学活动。

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超算挑战赛等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4-2022年六次从亚洲赛区的激烈竞争中晋级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并在2021年全球总决赛线上赛道中获得第12名,在大陆参赛高校中排名第6,创造了北师大在ICPC世界总决赛中的最好成绩。此外,学院学生在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编译系统挑战赛(华为毕昇杯)中取得较好成绩。

“传播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跨界融合 智育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我国媒体创新研究的重要中心,开创了新闻传播跨学科建设的先河。学院聚焦学界与业界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深厚素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学院组建了五个学术科研团队,专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络素养、数字传媒经济与认知神经传播、智能传播与计算传播、数字出版与数字影像传播、风险传播与数字治理等领域。学院在多个前沿交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并致力于建设国家智库,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与咨询服务。学院紧跟行业前沿发展,在科研和教学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发布了国内首个新闻传播学大模型应用系统XBL507,并发表了大量与元宇宙、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相关主题的论文,展现了学院在智能时代传播领域的学术引领力。

“传播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围绕传播学、智能技术与科学的理论根基,探索人工智能与传播学交叉领域的前沿方法与技术,培养智能时代具有传媒思维和技术能力的跨学科创新人才,推进传播学学科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新闻传播学院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汇聚了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犹他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境内外院校毕业的优质师资。自创立以来,学院专职教师人数从12人增长至近30人,全体教师均具博士学位,其中45%来具有海外求学经历。

新闻传播学院拥有5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空间,配置了科研设备,包括全场景沉浸式LED显示屏、EEG系统、虚拟现实头显、眼动追踪仪等先进设施。此类设备支持从传统问卷调查到虚拟现实环境下的行为、生理、眼动、脑电等多种研究手段,为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强大支持。学院开设相关智能传播、数据新闻、传播心理等前沿课程,为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借助赛事驱动,学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举办的中国VR/AR创作大赛和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促进了全景视频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学院新文科建设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

百年文院 镕古铸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系。百余年来,先后有梁启超、鲁迅、钱玄同、沈从文、钟敬文、启功等一大批先贤志士在这里弘文励教,共同铸就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辉煌历史。经过几代师大中文人的不懈努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如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语委重点科研基地等九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不断推进中文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使北师大中文学科稳居“A+”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

文学院科研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项,目前共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学科拥有《励耘学刊》《励耘语言学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文化与诗学》《明清文学与文献》《全球华语》《今日世界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中英文刊物。建立了“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AI太炎”等数据资源平台,在相关领域引领学科前沿。

“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面向新时代语言文字建设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中文专业深度融通,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和研究范式的变革,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语言学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较强的编程实践能力,能够融合应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

政管经世 作育英才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科始于1980年,由2001年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等强势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成立的管理学院承建。学院首任院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欧亚科学院院士蒋正华教授。2013年学院更名为政府管理学院。学院遵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秉持“政管经世,致知明德”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International)和家国情怀(Patriotic)的跨学科(Transdisciplinary)、创新性(Creative)、研究型(Research-oriented)卓越管理人才(CTRIP)。

“公共事业管理+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定位,以公共价值引领为根本,致力于培养熟悉公共治理和人工智能基本知识,掌握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公共治理、面向人工智能进行治理和治理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新兴主体与政策议题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培养研究中国数智治理故事、实践中国数智治理经验和传播中国数智智慧的情怀与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截至2024年,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入库导师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北京市青教赛获得者3人、北京市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市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3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7人。学院教师积极探索育人改革模式和优质课程建设,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北京市一流本科课程6门次、承担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1个、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项、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建成《电子政务》等人工智能赋能课程。

“跨学科开放实验室”(Crossing-discipline Open Grounds, COGs)是政府管理学院中一个“学院-教师-学生-校友”四位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以探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己任,自投入使用以来,已资助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人工智能与就业能力、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治理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和“solution 工作室”等多项创业项目。实验室每年将优秀的科研成果结集出版,强化成果的影响力和应用。面向大一新生,设置“跨进科研时空”论文大赛,为学生提供科研初体验。组织学院青年学者前沿系列讲座和优秀学子分享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体验感与收获感。

北京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沉潜深耕,广泛涉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前沿课题,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稳步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声望及社会影响力。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北师大AI百强榜AI百强榜

2025北京中考1+3、3+2、3+2+2 的区别2024-12-21

港大和北大哪个更牛, 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对比来了!2024-12-22

2025年1月首考英语多少分能拿A?三位一体初审入围需要几A几B?2024-12-22

2024年宁波市高中历史竞赛获奖结果公布2024-12-22

2024年宁波市高中政治竞赛获奖结果出炉2024-12-22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