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 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 2004 年合并组建而成, 办学源头可追溯至 1933 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 91 年办学历史。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 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 2 0 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先后孕育 3 所本科院校,2011 年与美 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2016 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 院,2021 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 2 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 2.5 万余人,学校产权占地 面积 1973.43 亩、校舍面积 105.6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11.37 亿元,馆 藏纸质图书 297.72 万册、电子图书 190.72 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 82 个。
温州大学王牌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
近期,温州大学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具体请跟自主选拔在线一起看看吧!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基本情况
截止 2024 年 8 月 31 日,学校专任教师 1504 人。拥有 全职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 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 级人才 41 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181 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省首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教 书育人模范。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 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40 个。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 25 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 博士后。生态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入选省一流学科 A 类,中国 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8 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 B 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5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 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教师教育、创新创业 教育、华侨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学校 2008 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 秀”,2015 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校在招本科专业 55 个,拥 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2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9 个,国家级课 程 29 门,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 14 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4 个。荣获高等教育国 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互联网+思政“一 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学生 近五年学科竞赛累计获国际奖项 79 项、国家级奖项 1851 项。2019 年,学校“挑 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 16 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2021 年,全 国“大艺展”获一等奖 6 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 1 位,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 首位。2024 年,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 2 项金奖(金奖总数并列 全省本科院校第四),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 8 项国奖(位列全 国第 7,获奖总数与一等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5140 人,其中本科生 18584 人,硕士研究生 5172 人,专科生 903 人,留学生 625 人。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73.92%。
2023 年,学校在招本科专业 55 个,面向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及华 侨港澳台招收本科生计划 5210 人,实际录取本科生 5293 人,其中浙江省录取 3712 人(普通类 2002 人,艺术类 209,体育类 150 人,“三位一体”322 人), 省外录取 1570 人,华侨港澳台 11 人。2023 年,在全校、全员、全面推动下, 招生工作走稳“提质扩容”的步伐。省内,15 个普通类专业在特殊类型招生控 制线上完成招生录取,录取平均分 596.8 分,590 分及以上较上年增长 14.57%, 录取最高位次号 6173 名,创历史新高;师范类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小 学教育(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依然为学校投档分排序前三专业,分别 为 623 分、618 分、618 分;非师范类专业,法学类、国际经贸规则等文史类专 业投档最低分均较上年提升 7-8 分不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类专业热度持续高涨,投档最低分相比上年提高 5 到 8 分不 等。省外,2023 年新增 5 个招生省份,10 个省份提升为一本招生,28 个招生省 份中 22 个省的录取平均分超当地一批省控线(含本科批),较上年增长 5%,其 中新高考“3+1+2”模式招生的 6 个省(市)录取投档分数均超当地特控线,投 档分数较上年均有提高。
2023 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 17735.78 万元,其中本科日常教学运行 投入 9597.51 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 8138.27 万元。2023 年生均本科教学 日常运行投入 5164.39 元,生均本科实验投入 620.67 元,生均本科实习投入 290.54 元。
学习效果&就业
2024 届普通本科毕业学生 4368 人,毕业 4288 人,毕业率为 98.17%,其中 获得学士学位 4258 人,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97.48%。
以促进毕业生更 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构建“24365”就业工作体系、“五五职引”就业 工作模式,打造“全周期、全功能、全方位、全对象”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模式, 推动就业工作跃上新台阶。截止 2024 年 8 月 31 日,2024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 93.58%。
尊重学生专业学习选择权,继续实施 全面开放的转专业制度,文科、理科、工科、商科等各专业类之间互转,师范、 非师范类专业互转,2023-2024 学年转专业 346 人,占当届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数 比例为 1.86%,转专业成功率 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