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市高三一模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目为饥饿感。自主选拔在线整理了几篇深圳一模作文范文以及作文评析分享给大家。
2025年高三深圳一模语文作文范文
序号 | 范文赏析 |
1 | 在富足中保持“饥饿感” |
2 | “饥饿感”在,就好了 |
3 | 饥饿感:文明长河中的永动罗盘 |
2025年高三深圳一模语文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看作对饥饿感的一种描述。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高三深圳一模语文作文评析
题目分析
本作文题以“饥饿感”为核心概念,探讨在物质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人们是否仍需要保持饥饿感。题目通过“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一形象的描述,引出对饥饿感的思考,并通过提问“饥饿感的缺乏是否是一件好事?”引导考生深入探讨。
材料层次与内涵分析
- 材料层次:
- 第一层:引用“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是对饥饿感的一种形象描述,强调了对某种需求的强烈渴望。
- 第二层:指出“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这是对当下社会背景的描述,强调了现代社会的富足。
- 第三层:提出问题“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这是对核心概念的质疑,引导考生思考饥饿感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 句子关系:
- 第一句:“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饥饿感的强烈和对满足的渴望。这种描述为后续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 第二句:“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这句话提供了现代社会的背景,强调了物质和精神的富足。这种富足与饥饿感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后续的思考提供了矛盾点。
- 第三句:“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这句话通过提问,引导考生思考饥饿感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种提问方式不仅激发了考生的思考,也为作文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方向。
- 材料内涵:
- 为什么省去高尔基: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到高尔基,而是直接引用了“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材料更具普遍性,避免了考生将思考局限在某个特定人物或时代背景中。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使得材料更加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引发共鸣。
- 为什么强调“物质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这一背景的设置是为了突出现代社会的特殊性。在物质和精神产品丰富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满足于现状,从而失去对更高目标的追求。这种背景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起点,引导他们思考在富足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对知识、成长和未来的渴望。
- 最后一句话的问题引导功能:最后一句话“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考生深入思考饥饿感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种提问方式不仅激发了考生的思考,也为作文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方向,使得考生能够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写作思路与立意
- 立意一:饥饿感的适度存在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 分析:从个人角度看,适度的饥饿感能够激发对知识、技能和成功的渴望,推动个人不断努力和创新。从社会角度看,适度的饥饿感能够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
- 论证:结合历史和现实中的例子,如科学家对未知的探索、艺术家对美的追求等,说明饥饿感如何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 立意二: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丰富不应导致饥饿感的消失
- 分析:现代社会虽然物质和精神产品丰富,但人们仍然需要保持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否则会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停滞。
- 论证: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下,人们如何通过保持饥饿感来提升自我和推动社会进步。
- 立意三:饥饿感的缺乏与现代社会的矛盾
- 分析: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和精神产品丰富,但人们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精神压力、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隐性饥饿感”。
- 论证:探讨如何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下,解决这些隐性饥饿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
为了方便大家下载练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高清无水印版《2025年高三深圳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PDF版,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高三试题交流群”,即可免费下载!
敲重点:如果您有最新2024年高三试题,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青桐老师微信(微信号:15321584635)投稿呦,并领取升学资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