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起点开始规划物理竞赛的学习,确立目标和学习进度,是一项既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技巧,最终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起和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了解一下学习物理竞赛如何规划!
推荐阅读:2025年五大学科竞赛备考经验汇总
一、明确自身定位
对于高中低年级的同学,学习物理竞赛之前应该先明确自身的定位: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现在的基础在同省的同年级中处于什么水平?你能接触到的资源在本省或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这些问题对于你的竞赛规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明确结果目标
对于现今招生政策有了解的同学会知道,除了极少部分同学可以通过国家集训队保送和卓越计划/攀登计划(本文主讲物理竞赛,故只提到物理的招生计划,下同)直接升入清北,但即使是相当有实力的同学也难以保证自己不出意外。其余同学都将面对强基计划的考核。而强基计划以及与强基计划关联的各种营地的资格审核,都不免要参考高考课内的平时成绩。所以在确定目标以及付诸努力时,需要兼顾高考课内和竞赛,使之大致相匹配。
具体而言,专心投入竞赛,希望通过竞赛对升入理想大学有帮助的同学,至少应该保证自己的高考成绩能够稳定进入所有强基计划高校的最低的强基线。更进一步,对于能够进入省队的银牌左右实力,则需要C9强基线左右的高考分数与之对应。才能让自己努力的效果从功利的角度实现最大化。
当然这些标准并不能绝对定量,考虑到省份高考、竞赛竞争的剧烈程度以及竞赛后到高考前仍然存在的提分空间,只要你的高考水平相对于竞赛来说不是过分差,都可以考虑投入精力。
明确资源情况
当前竞赛省份、学校之间实力差异比较明显。存在“弱省”、“强省”、“弱校”、“强校”。虽然这些标签跟一名同学天分如何、是否适合学习竞赛无关,却会影响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资源、起步时间、平时的学习氛围、学校对竞赛生的支持程度等许多重要方面。
1、弱省
对于在“弱省”中有些省份会有几所竞赛相对不错的“强校”称为“弱省强校”,这些学校有一定的竞赛实力,但因为起步晚、资源不足等原因,省队在全国表现并不突出。其余“弱省”则甚至可能没有什么学校进行规模化的竞赛学习,只靠个别辅导或者学生自学。
在这些省份,只要同学们有基础的学习能力和投入,能够接触到一定的学习资源(身处弱省强校,或是有渠道或经济实力支持),拿到省一并非难事,进入省队也相对其他省份简单,但在全国决赛能拿金银牌还是铜牌,就要看个人的绝对实力了。
对于接触竞赛资源相对强省显著更少的同学来说,银牌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成绩。弱省弱校又无额外资源的同学们也不必灰心,弱省的环境下只要多少学一些竞赛,能够通过预赛,复赛做到能够读懂题和会水式子,拿到一个省二/省三给自己的简历添一笔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2、强省
对于竞赛强省和一些中强省份(省队理论分数普遍在200分以上),往往竞赛资源会更多集中在某一所或几所高中,这些高中的竞赛生往往能在省队名单中占据一半以上,几乎每年也有稳定的国集名额入账,即所谓“强省强校”。能够进入强省强校的竞赛班的学生,跟着学校安排学习,就可冲击省队和银牌金牌甚至国集。而其他相对竞赛较弱的学校即“强省弱校”的学生来说能否在省队、省一中分一杯羹,就凭个人资源、天赋和努力了。
总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各方面定位,确定自己课内和竞赛相匹配的目标对于整个高中的学习方向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提到的竞赛规划也需要根据自己省份的定位调整,弱省可以放缓一些,强省需要提前。
温馨提示:为方便大家交流联系,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合评价交流群",我们有专业的老师将为大家线上答疑。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青桐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5)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
二、竞赛时间进度
对于现今高一起步的同学,可以认为有高二、高三两次参赛的机会,对于有志于冲击中强省份省队/理论200+的同学,需要尽可能在第一次复赛之前(高二上学期9月前)完成一轮竞赛内容的学习,即做到能够完整理解竞赛题意,能够看懂历年考题和模拟题的答案,熟知一些经典模型的解法,完整体验一次做复赛试题的过程。最晚应该在高一下学期期中之前完成高中课内物理和需要的数学内容的学习,在复赛前完成一轮知识的学习,最好能够在学习竞赛一轮的同时完成一到两本对应的习题(黑白皮、绿皮、程书)和几套模拟题。
第二年的重点在于拓展知识边界和提高应试能力。除了正常的二轮学习和难集、题选、专题精编这些书籍之外,模拟题也需要安排上日程。不难注意到,现今所用的竞赛书几乎是2015年以前所著,如果只做这些难免对于当今竞赛题型不适应。对于要求稳定200+的同学们来说,最后一次复赛之前所做过的复赛难度的模拟题套数应该在150套以上(仅供参考,不绝对)。刚开始二轮学习时可以一周一套,随后视接受能力逐渐增加到一周两套、一周三套、直到复赛前不久的每天一套甚至每天两套(当然,前提是你的竞赛书已经做完了)。
这些要求当然也需要随着目标调整,如果你想进入强省省队,需要加快进度来留出时间刷更多的题,如果你有志于攀登计划或者卓越计划,你需要额外抽出时间学习一些四大力学的知识,但如果你目标只是拿省一,进度可以慢一些,能够在第二次复赛前完成二轮学习就足矣,模拟题做个60套左右也已经足够了。
三、未来可能遇到的两个问题
篇幅所限,只列举两个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1、竞赛与文化课的平衡
考虑到当前强基计划和各种营地的筛选要求,同学们学习竞赛的同时也需要将高考维持在一个看得过去的分数。对于在物理竞赛上投入了一定精力的同学们,数学和物理两科不太需要担心,即使一些做题技巧和熟练度训练不到位,回归高考之后也有足够时间弥补,化学和生物作为理科,只要讲新课时没有落下,补起来也相对容易。语文和英语这样要求积累记忆和语感的科目往往会成为物理竞赛生的困难。从高一开始学的时候就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背诵、积累、改错、练字、作文训练还是要做,否则日后在没有一点“素养”的基础上再补习会很困难。
总体而言,理科跟上新课,正常完成作业,文科完成任务,做好积累,就是维持成绩和确保回归高考后能提升回理想成绩的底线要求。在这之上的付出则全看个人目标和基础。如果你身处强省,在保持以上最低限度的高考付出的精力之外,投入给竞赛的时间就多多益善。也不需要过分担心高考成绩,只要稳定在600分以上,日后高考时还是基本能够恢复到自己应有的水平的。
如果你目标只是普通省份的省一,或者高考基础实在薄弱,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课内,或是跟高考的同学们相同要求,额外挤出时间学习竞赛。
但无论是哪条道路,付出时间的总量都是相当重要的。现今竞赛起步时间越来越早,高一起步如果想走竞赛这条路并拿出有竞争力的成绩,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弥补起步时间的差距。
2、对学习感到茫然
许多学习竞赛不久的同学(尤其是自学或没有专职教练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进度会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经常对着一道题想很久,时间投入了却感觉没什么收获。
实际上,同学们需要明白,一轮学习的核心是掌握知识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一些经典模型的解法。这时同学们的能力往往不足以独立解决遇到的很多问题。使同学们卡住的很多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有特殊解法的模型、一个知识点的特殊应用,并不是什么精妙的思路而只是以后会经常用到的工具。对于这些题目,完全不需要用过多的时间冥思苦想,只需要看答案、记住、下次遇到的时候能够用上就已经足矣(当然这并非鼓励直接看答案,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应用还是依赖于独立思考的,适度思考也有助于加深对新知的记忆)。
所以一轮也不太需要做细致的错题修改——现在遇到的真正重要的知识点在未来不久内就会反复见到并被你消化为基础知识,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额外的记忆。等到二轮以后,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一些精妙的思路或者模型,才是真正需要积累的地方。
另外,有与自己交流的人也很重要,否则信息闭塞难以知道自己的相对水平如何,有问题时一个人的智慧也往往不够用,学习的动力和效率都会不足。尤其是对于没有浓厚竞赛氛围的学校,通过网络、线下集训与其他学竞赛的同学们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渠道对于了解自己的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竞赛推荐书籍已在上篇完整表述,篇幅所限,更多问题本文不再赘述,希望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定位,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