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欢迎各位同学!这里是“2025考研保研交流群”,汇聚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无论你是准备冲刺名校还是寻找保研机会,在这里都能找到宝贵资料、经验分享与及时资讯。立即加入我们,开启你的研究生梦想之旅吧!
扫码入群,一起加油!
↓↓↓↓↓↓↓↓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慕琴老师(企微号:15321584657)好友,备注:省市-考研年份-姓名,邀您进群哦~
“小众项目”已失效?
什么是保研中传统意义上的小众项目?本文罗列了以下几种:
1、985异地校区
有些学校虽然是985但身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就业实习资源受限,因此报名热度不高;还有些学校选择在异地开设分校区,虽然培养方式、毕业证与本校的没有区别,但大多数人对于异地校区还是处于观望状态,担心分校区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不如总校区,因此竞争程度较低。
不过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学们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对于异地校区的教育资源、毕业证认可度等方面的疑虑也在逐渐打消,关注异地校区的保研er开始多了起来。
2、top院系冷门专业/工程硕博/直博
一般来说,同一学校不同学院报考热度不同,同一学院不同专业的报名热度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法学院内,法理学报名人数相对较少;在社会学院内社会工作等专业又鲜有人问津,相对而言竞争难度也会减小。
此外,学硕是多数保研er的优先选择,但学硕招生人数少,竞争激烈,因此也当之无愧成为申请难度最高的学位类型。相比之下,直博面临延毕拿不到学位证的风险、工程硕博面临认可度及培养质量的问题,综合来看竞争较低。
然而教育部在大力推行工程硕博计划,其名额较多;高校及导师又偏爱直博生,所以两相权衡之下,不少保研er还是会投入工程硕博/直博的怀抱。
3、新型项目/联培项目
每年都会有新兴计划出炉,例如国优计划等;此外还有一些新设实验室/研究院或者联培项目,例如昌平实验室、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全国9所重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专项计划、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浦视团队联培博士等。
这些项目或是缺少往年参考数据,或是认可度、不确定性高,或是存在信息壁垒,保研er们鲜少选择,但同时上岸机会也大!而且,随着计划出来得越久,相关的方案也在逐渐完善,这也给了保研er们很多选择的信心,关注这些项目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4、新设专业/特殊班型
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不断升级,各高校也在不断调整院系专业的设置,有的甚至会新增专业/特殊班型,目的就在于希望能借此聚焦于某一领域,集中资源建设优势特色专业,培养高专业度的人才。
所以,此类小众项目由于招生时间较短,知名度相对较低,报考人数较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不过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较快,此类项目打响知名度也花不了太多时间。
“小众”项目为什么会消失?
随着保研赛道越来越拥挤,以及保研院校的“降级化”,避开竞争激烈的院校和专业逐渐成为众多保研er的共识,小众项目开始变得“大众”。
01、保研人数增加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而非直接就业。推免作为一个“美而优”的深造选择,外加保研名额连年上涨,挤入这个赛道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发激烈。
常规的院校和专业尤其是top名校和热门专业,必然会卷入很多优秀的保研学霸,其他的保研er若想进入名校就只能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竞争少、知名度不高的保研小众项目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保研er们托底、摸高或是增大拿到offer可能性的重要途径,小众项目因而越发受到青睐与追捧。
02、网络发达,保研市场化
现在的网络越发发达,各种AI、新技术层出不穷,各行各业的信息差都在不断缩小,保研也不例外。网络平台上跟保研相关的公众号、小红书等运作越来越成熟,保研信息也越来越全面,保研er的信息差不断减小,小众项目越发“曝光”。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搜索“保研小众项目”关键词,可以出现一系列整合不同专业方向保研项目的帖子、文章。信息差的缩小,既降低了保研er们获取信息的门槛,同时也增大了保研小众项目的难度。
此外,除去专业的保研机构,各大平台还能看到个人的保研辅导服务,数量多、竞争大,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出差异化,梳理小众项目,助力冲刺名校,也就成了一大商业策略。
3、小众项目被本校学生“蚕食”
随着保研竞争的加剧,外保越来越难,降级保研也比以往更加常见。小众项目逐渐成为本校保研生的“兜底”选择:一方面本校保研生在申请本校项目时具有天然优势,他们对本校的招生政策、导师资源和项目特点更为熟悉,能够更精准地做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本校保研生在推免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本校导师的青睐,进而导致外校生的录取难度增加。
25年了,还要押宝“小众项目”吗?
既然小众项目正在“消失”中,那小众项目还有尝试的必要吗?可以一试,但不能压上全部身家。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优化投递策略
在保研投递过程中,采取“平常项目+1/2个小众项目”的组合策略。平常项目是保研申请的主战场,竞争虽然激烈但信息相对透明,而小众项目则可以提供额外的机会。
不过,小众项目往往存在考核信息不明朗、录取人数不定等问题,所以,保研er们不要孤注一掷地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小众项目上,以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合理分配申请资源,既在平常项目中展现竞争力,又在小众项目中谋取一线生机,这样才能在保研竞争中占据主动,提升上岸概率。
2、考虑项目发展情况
多数小众项目为新设项目或位于偏远地区,其学科发展、科研水平和就业资源等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或发展前景尚不明确,亦或是认可度不确定。所以岛主建议保研er们可以先去了解新项目的发展背景、师资团队、培养模式等重要信息,权衡利弊。如果确定自己可以接受,那不妨勇敢抓住新项目、新方向的“新”阶段,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3、心态调整,不把小众当宝
小众项目虽好,但也不要贪心做“美梦”。毕竟部分小众项目的申请条件可能比较严格,如本科背景、排名等,符合报名条件的往往只是少数,亦或是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难以拿到头筹,所以保研er们要意识到即使没有搭上“小众项目”的顺风车,那也很正常。
此外,在降级保研的大趋势下,能够完成一个梯度的院校提升就已经很成功了,如双非到211、211到985。若想从双非一次性跨越到top名校,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放平心态,尽全力做到我们能做的就好,不必苛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