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航空航天类培养方案(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2024-04-19 10:05|编辑: 于老师|阅读: 360

摘要

为方便大家查看,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航空航天类培养方案(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供大家查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开始报名,学校官网也陆续更新了2024年强基计划航空航天类专业(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为方便大家查看,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了本篇内容,供大家查看!

推荐阅读>>>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一、专业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依托于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由学院全面负责学生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两弹一星”工程中惯性制导急需,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第四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评为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195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伊始,就成立了我国最早的航空仪表专业,1956年,经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提议,由著名爱国科学家林士谔先生创建了首个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学科。以林士谔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陀螺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航空事业的追求,在空白中开创,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液浮陀螺,第一个动压气浮陀螺,第一个挠性陀螺,实现了我国机械式陀螺的从无到有。以张惟叙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陀螺人,在困难中坚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纤陀螺仪的研制,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不断攻克光纤陀螺领域中的层层难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我国从机械陀螺到光学陀螺的跨越。以张广军院士和房建成院士为代表的第三代陀螺人,瞄准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在机遇中奋进,开拓创新,志诚拼搏,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超高精度光纤陀螺、轻小型高精度高动态星敏感器、长寿命超静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为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内开辟了超高灵敏原子自旋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技术新方向,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性成果。

2003年,学校整合资源,成立了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在学院建院20年及学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瞄准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大批从事导航与控制、仪器仪表与测试、光电技术、光学遥感探测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惯性导航技术和机载信息测试与处理技术的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汇聚了一支由院士及高端人才领衔,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各方向配置均衡、梯队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3人,专任教师185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45人次(包含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四青人才2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含特别奖2人)。人才队伍年轻有活力、创新能力强,成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此外,还拥有1个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和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精品教材奖6项等。

学院还拥有一个含先进测试技术、先进导航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1个综合创新实验室的教学实验中心,全部用于基础类、综合类和创新性的本、研特色实验教学。依托教学实验中心,参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仪器光电及可靠性”工信部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并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教学资源平台。借助“仪器科学与技术”优势科研方向,学院建立了国际领先的3个省部级国际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航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以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系统为背景,立足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需求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面向航空航天器、导弹与火箭、临近空间飞行器等的智能化趋势,按照“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方针,传承“空天报国”精神和红色基因,强化数理和信息基础与多学科融合交叉,培养具备航空航天专业素养、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具有交叉知识结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航空航天人才。

二、培养目标

北航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夯实数理基础,厚植情怀,注重多学科交叉,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具有原始创新精神和技术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创新和领军领导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和信息技术基础,掌握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在航空航天、载运装备、智能控制等众多领域开展研究和管理的卓越能力。

三、课程设置情况

基本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学生获得165(左右)学分可毕业。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强基班的课程设置中核心课程包括4类典型课程:

1.基础类课程(51.5学分):设置《工科数学分析》、《工科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统计》、《基础物理学》、《基础物理实验》、《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电子设计基础训练》、《工程认知与训练》等核心课程,使学生夯实数理基础,构建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

2.通识类课程(41.5学分):设置《航空航天概论》、《仪器科学概览》、《人工智能导论》、《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导论》、《计算机导论与伦理学》、《走进软件》、《网络空间安全导论》、《集成电路导论》等核心通识课程,帮助强基班学生传承“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增广见识,拓展视野,具有学科交叉研究、交流的能力。

3.核心专业课程(67学分):设置《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自动测试原理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光电探测与目标识别》等核心课程,使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一般专业课程(5学分):设置《飞行器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综合实验》、《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传感系统与网络》、《仪器设计理论及应用》、《空天测控与通信系统》、《软件工程基础》、《微机电系统》、《数字视频处理基础》、《科研创新训练》等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在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与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结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平台。

四、培养方式及特色

1.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个性化培养

紧扣学校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形成卓越的工程能力、坚实的科学基础、跨文化交流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四位一体”的学院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未来的航空航天领域领军领导人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实践为特色,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社会责任为延伸,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推进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注重扎实数理基础与解决仪器科学问题相结合,在必修课程板块外,开设与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实施完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基础学制4年。学生修满指定学分即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学院为每一名学生指定高水平“专属”导师,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实行“一生一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2.实行多维度团队化集体导师制

学院还同时为强基计划专业学生配备导师团队,分年级、多维度指导学生的思政、学业、学术和生活。其中,思政导师引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强化课业学习,学术导师注重对学生科研素养、学术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朋辈导师帮助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各类导师组成小组,采取集体导师制,在专业课程、实验中心、科技实践、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过程建设与质量建设中形成合力,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3. 实行小班化研究型探究式教学

北航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强基计划专业在本科期间将力争实现有利于师生高效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核心专业课小班化教学;学院将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选聘,让强基班学生与两院院士、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资深教授面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以此深入开展研究型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育人中的作用,推进团队式互学互教的学习方式,以一流课程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4. 建立科教协同项目式能力培养

充分发挥仪器科学与技术A+学科和科研优势,面向强基计划学生,全面实施科研实验室开放机制,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团队。依托学院“五位一体”的特色科研教育模式,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国家级、市级、校级科创品牌项目“挑战杯”、“互联网+”“冯如杯”等,配备科研导师指导科创实践,给予科创培养项目等专项支持,助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形成师生合力,深化学科优势。

5. 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蕴育

学院高度重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大力培养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拥有国家航天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首个国际合作实验室)、科技部“空间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先进传感与智能控制”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并与来自英国、荷兰、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的专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长期开展硕士双学位联合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学生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为优秀本科生连续举办多届英国暑期夏令营活动。大力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参与学校国际化交流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本研衔接专业范围

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学科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电子信息等专业进行培养。

六、毕业生未来发展

航空航天类(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强基班的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突出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将保送为工科专业研究生,将来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人才和领军领导人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毕业生将是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方向的紧缺人才,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目标探测与识别、跟踪与定位、图像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同时也是国家航空航天重点学科领域的创新源泉,可在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前沿基础性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注:学生入校后,具体培养方案以学院最终公布为准。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北航本科招生网,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4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北航2024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应用物理学培养方案2024-04-25

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数学类培养方案2024-04-25

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航空航天类培养方案2024-04-25

西北工业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汇总2024-04-25

复旦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信息与计算科学)2024-04-2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