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强基计划开始招生仅剩不到半个月,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十分关心,今年的招生政策会不会有进一步调整突破?
结合国家发改委“双一流本科扩招”的积极信号,以及近年强基计划的动态演变,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综合政策风向与高校招录规律,预测2025年强基计划将呈现以下9大趋势,并梳理初高中年级考生的关键规划策略!一起来看~
一、2025强基计划变化预测
1、招生规模或扩大
近年来,强基计划已成为清北等顶尖高校选拔拔尖人才的核心渠道。2024年多所高校通过官微、宣讲会等渠道官宣了扩招信息,例如西安交大扩招50人,2024年共计招生260人,中科大扩招10%等。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且国家明确要求“扩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规模”。结合双一流扩招方向,预计2025年强基招生计划将小幅增加,为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考生提供更多进入顶尖高校的机会。
2、报名人次或突破百万,竞争加剧
2024年强基报名人次(非报名人数)已达93万,较2023年稳中有升。每年清北有约1/3的考生通过强基上岸,强基计划逐渐成为进入名校的重要途径。
在高考竞争加剧、考研报录比突破5:1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考生将强基计划视为升学战略的重要支点,既可作为冲击顶尖学府的专项赛道,又能依托其本硕博衔接培养体系规避未来升学风险。2025年报名人次或将历史性突破百万大关,伴随报考热度的结构性分化,头部院校数理基础学科等重点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可能呈现持续攀升态势。
3、招生专业或新增更多交叉学科及王牌专业
强基招生专业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主,但近年来,强基计划正从纯基础学科逐渐向国家战略领域延伸,交叉学科逐渐加入强基已成趋势。
近两年来北大、北理、哈工大、北航、西北工业、兰大、北京大学、大连理工等高校在强基招生中都加入了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甚至是院校的王牌专业。
例如:2024年北大新增生物医学、上海交大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25年预计更多院校会将前沿领域加入强基招生,引入本校优势工科专业。
4、“复交南模式”还会扩增更多院校吗?
2024年复旦、上交、南大等10所高校采用“复交南”模式,成功报名强基的考生高考后均可直接参加初试,根据初试成绩确定参加复试名单。相当于“全员破格式入围”。
“复交南”模式将校测前置至高考后-出分前的窗口期,客观上为考生提供了“双线博弈”机会,尤其是清北强基录取边缘考生能在评估自身冲击清北存在风险时,可凭借前置校测优势提前锁定复交等校优质席位。
2025年会不会有更多高校加入该模式?根据当前趋势预判,一方面,头部院校需通过制度创新巩固生源质量;另一方面,中游985院校亦可能借此吸引原本聚焦传统赛道的高分段考生,进而引发强基选拔模式扩散潮。
5、破格审核趋严,竞赛生需“双线并进”
在清北开展破格审核后,2023年上交大、复旦、南大,2024年浙大也增加了破格生材料初审。由此预判,你觉得2025年中科大会加入竞赛生破格审核吗?
清北一如既往地对破格考生高考成绩、营期活动、综合素质等要求很高,除此之外,浙大、复旦、南大等高校2024年开设了基础学科冬令营,对应强基计划专业。自主选拔在线大胆预测:在这些高校营期中表现突出的考生将在强基校测中占据一定优势。
另外,中科大破格生银牌需要参加笔试,也进一步说明了,在竞赛金银牌逐渐饱和的情况下,高校对破格生的选拔愈加严谨。
因此,破格生虽然存在一定优势,但考生家长也更要重视在高考成绩、综合素质中“双线并进”。目标清北华五的考生更要积极参加冬令营、夏令营、金秋营等活动,而竞赛生则需平衡高考与竞赛,避免“一奖定终身”。
6、加权成绩及“单科小破格”入围政策普及化
2024年北理、哈工大等6所院校推出“高考加权成绩入围”政策,分专业设定加权学科,将数学、物理等学科作为重要权重科目;2024年强基计划新增“单科小破格”入围政策,在北理、中山大等8所院校的第一类考生中提出,对于高考数学、物理等科目成绩达到指定要求的考生,可适当降低标准,实行破格入围政策。
①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院校更加注重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未来更多高校或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设置加权分或单科破格线,突出学科特长。
②目前仅14所院校施行相关政策,其中大部分院校并未交叠使用此政策,2025年或有更多院校采用,用以筛选数理成绩优异的考生。
③此外,“单科小破格”是2024年新增的入围政策。基于强基计划选拔模式不断优化的趋势,我们不妨大胆预测,2025年是否会有新的入围政策出台?考虑到强基计划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高度重视,无论政策如何变化,重点都会围绕筛选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能力的方向进行补充调整。
7、三校划定全国初试合格线,难度加大
2024年复旦、西安交大跟进中科大在强基计划初试阶段划定全国统一入围合格线,这一举动虽然有利于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精准筛选顶尖生源,但却同步加剧了考生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教育资源薄弱的考生,因缺乏竞赛培训体系及优质师资支撑,在全国竞争中面临显著劣势。
意向这三所高校的考生对于初试备考一定要格外重视。并且站在校方角度预测,该模式或许将在更多顶尖高校推行,进一步强化拔尖选拔。
8、校测自主权提升,面试聚焦科研潜质
近年来,强基计划校测环节逐渐成为高校选拔拔尖人才的核心战场。随着政策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进一步下放,校测的考核形式、内容权重和评价标准均呈现显著变化,尤其是面试环节对科研潜质的考察愈发深入。2024年共计15所院校强基招生采用仅面试模式。
一方面,2024年部分高校在强基简章中介绍到,划定面试合格线,未达到合格线的考生不予录取。
例如:
北京理工大学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
中南大学面试考核满分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
另一方面,多数理工科院校面试重点考察内容多为综合素质、创新思维、科研潜质、思辨精神、逻辑能力等品质。部分高校对面试提出了特殊要求,值得考生关注。如中国海洋大学,综合面试会考察考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预计未来面试考核重点越来越重视学习科研能力、学科探究能力及学术志趣,考生需提前积累相关素材。
9、培养转段更灵活,交叉学科成主流
强基计划的“本研衔接”培养机制是核心优势之一,而转段政策的灵活性与交叉学科的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长期发展空间。
1️⃣加速培养,全新通道
2020年,北京大学率先推出了“3+X”强基培养方案,其中包括“火箭计划3+3”。多所高校纷纷跟进,如上海交通大学旭华班、同济大学 “2+1+X” 模式。
火箭计划3+3:本科3年+博士3年,6年完成本博连读。
旭华班学生可在3年本科后直接进入硕博连读阶段。
“2+1+X”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需求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可以看出,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创新,“3+X”弹性学制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强基生在就读、进入加速培养模式及转段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
例如,如兰州大学通过“补入考核”优化强基生源。动态退出机制促使学生保持学术竞争力。另外,复旦大学试点“科研积分”替代部分课程学分,以动态学分替代绩点,降低绩点内卷压力。未来转段考核可能会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然而,随着强基计划的不断优化和积累,未来部分高校可能会将加速培养模式作为常态化选择,甚至为天赋特别突出的学生开辟更加快速的成长通道,这种可能性无疑令人期待!
2️⃣转段专业选择宽口径化,跨学科转段政策放宽
在转段跨学科专业选择上: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允许数学强基生转段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强基生可申请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工科领域;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既可以申请本学科专业,也可以申请高端芯片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业;
北京大学哲学强基生可申请文化遗产保护、数字人文等新兴交叉学科,文科突破传统限制。
总体来看,预计未来强基计划交叉学科与可选专业方向转段通道会进一步拓宽,允许学生申请不同领域专业,或有新增前沿领域,学科交叉范围扩大。
🔹转段率分析
下图为部分院校2020级-2021级强基转段数据对比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完整数据
可以看出,像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2021级强基转段率均超过首届2020年,可见转段条件有所放宽;像四川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转段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大连理工、华东师范、中国农业、同济、浙大、复旦在首届转段率100%的情况下,在第二年转段政策均呈逐渐收紧趋势。
目前仅有两届转段数据参考,具有不确定性,未来各高校培养转段政策趋于成熟之后,转段专业及转段率或许会将更加稳定。
二、初高中年级考生和家长如何抓住机会?
1、关注政策趋势
每年强基政策都在调整变动,不断释放新的利好风向。如不提前关注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建议初高中低年级尽早关注政策信息,透析政策底层逻辑,充分做好报考准备。
2、综合成绩+学科特长潜质、学科竞赛素养多元化培养
不论强基入围规则还是校测变化调整,都揭示高校选拔人才的核心始终在于学科特长潜质和综合素质。
因此,想要冲击名校,数理化生信等学科的竞赛素养拓展非常必要,文史哲学科探究性学习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建议考生家长多关注强基、高校专项等多元升学路径,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3、重视生涯规划培养
不管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对未来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尤其目标重点高校的考生,一定要越早越好。
1️⃣距离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仅剩半个月,时间紧迫,高三考生家长现在就要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多元升学路径的相关要求、条件,全面了解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做好强基校测应考准备。
2️⃣初、高中低年级家长,需要深入探究新高考选科组合优劣势,选择适合的科目组合。挖掘学科兴趣点,开展竞赛学习,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在了解各项升学政策后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升学路径。
4、目标清北华五强基重视过程性考核
清华北大强基招生上要区别于其他高校,除了需要高中文化课成绩优秀之外,招生选拔更注重过程性考核。高中历次大考排名、清北组织举办的各种体验营活动都是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方面。
随着强基计划关注度持续攀升,“华五”高校预计也将逐渐增加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例如夏令营、金秋营、冬令营、大中衔接活动等,使考生在高中阶段的稳定性表现成为核心筛选指标。
在历年招生中,一贯优秀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意向顶尖高校的考生需重视高考成绩,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并积极参与营期选拔等相关活动。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重磅发布了《2025强基计划报考指南》电子资料,包含了院校专业定位、报名条件、报考流程、入围分数线、培养方案等超全政策解读、数据资料,从报名、入围、校测、录取、培养各方面带你备考,助你成功圆梦心仪高校!关注【自主选拔在线】公众号,聊天对话框回复【0317】即可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