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行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将享受个性化课程体系、顶尖师资一对一指导,以及科研实践专项支持,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特色汇总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阅读>>>2025强基/综评备考经验分享汇总
猜你喜欢>>>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资料领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全国31省市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PDF资料,入围分数线是考生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重点提醒:可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
厦门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特色
目前2025年厦门大学的强基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培养特色如下:
厦门大学配备一流的师资、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德才兼顾的学生选拔机制。坚持“德才兼顾、严进严出”的原则,建立“两条路径、多次选拔、动态进出”的选拔机制,从高考生、在校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加强过程管理,完善阶段性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科、年级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多维度综合考查,实现学生动态进出,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
(二)协同育人的全程导师制度。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主持计划实施,担任导师,为学生授课、指导科创项目、开设讲座等。建立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师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促进文理渗透、知识融合、思想碰撞。
(三)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支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支持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获得本科毕业所要求学分且符合转段规定的学生,可提前一年修读研究生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我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四)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在境内外交流、奖学金等方面予以适当优先考虑。根据教育部和我校有关规定实施转段考核,通过转段考核的强基学生在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享受与研究生同标准的奖学金待遇。强基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培养、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后,可转入研究生阶段相关专业继续培养。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依托数学科学学院、信息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包含两套培养方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部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培养方案瞄准国际数学前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创新精神和坚实的数学基础,立志勇攀科学高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部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依托信息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培养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核心科技前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数学根基为支撑,深度融合数学建模、机器学习、认知科学等交叉领域,突出概率统计、优化理论等数学根基,强化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攻关能力。
物理学类:依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包含两套培养方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方案瞄准物理学基础及应用前沿领域,从“课程提升”、“研学融合”、“以赛促学”、“大师引领”、“思政浸润”、“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科学探究精神、国际视野的从事物理学基础及前沿研究和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富有家国情怀”拔尖创新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国家芯片战略需求,深化“基础学科+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国家级平台与产业资源,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培养能突破芯片制造、设计、封装等领域的战略型人才,服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化学类:含化学、能源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化学化工学院,立足国际化学学科前沿,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需求,实施超越传统二级学科,以初学者视角打造强本固基的中心科学实验班教学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制度,打造横向学科交叉、纵向层次递进的人才贯通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科学素养与人文底蕴融通、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与跨学科整合能力兼具,能在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专业。其中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旨在面向生命科学基础学科前沿及国家和社会战略需求,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生物学及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创新意识,拥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生命科学领军人才。生态学专业依托环境与生态学院,夯实数理化生基础,厚植家国情怀,突出生态信息与全球变化特色,培养国际视野宽阔、专业知识和技能精深、学科交叉能力强、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海洋科学专业:依托海洋与地球学院,围绕“海洋科学研究型教育和海洋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之核心,实施海洋科学精英式教育,以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育模式,通过学科交叉、理论深入、实践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强化,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培养既有仰望星空之理想,又有脚踏实地之精神,具备扎实学科基础、优异科研潜力、超前创新意识、开阔国际视野的海洋拔尖人才。
药学专业:依托药学院,紧密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与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培养,构建创新科研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的体系,形成特色的“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立体模式”,贯穿新药研发环节于培养,注重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强化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注重与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培养掌握药学前沿科技知识和技能,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现代药学综合性人才。
历史学专业:依托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遵循历史学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强基为本,多维融入,全程育人”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时代使命感与高尚品德修养、身怀学术自信和家国情怀、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全面综合发展的历史学拔尖创新人才。
哲学专业:依托哲学系,贯彻“高端化、国际化、复合化”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论证、写作阐述、沟通表达、跨界学习和学以致用等六种基本能力,培养“融会古今中西,贯通形上形下,以道御学、御术、御器、御万殊”的高素质人才。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免费领取试题等电子资料,还有一手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校测备考干货等!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