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南开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体现为“一制三化”“交叉培养”“动态进出”,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南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汇总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阅读>>>2025强基/综评备考经验分享汇总
猜你喜欢>>>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资料领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全国31省市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PDF资料,入围分数线是考生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重点提醒:可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
南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体现为“一制三化”“交叉培养”“动态进出”,在教学组织方面按照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的模式,组织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在培养方面坚持以基础学科为本源,开展重点学科交叉融合,给未来高阶发展方向培养夯实基础;在培养过程设有“动态进出”机制,确保强基计划培养工作保持高水平,培养人才保证高质量。
南开大学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专业招生名额以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
数学与应用数学
秉承陈省身先生的数学教育理念,延续“数学试点班”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世界一流,始终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数学、能够解决重大前沿问题、交叉融合创新、领跑国际一流”的数学和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毕业生要求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数学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
该专业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进行培养,包含两套培养方案。
方案一: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世界一流,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数学、能够解决重大前沿问题、交叉融合创新、领跑国际一流”的数学和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通过基础数学、计算数学、信息类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优良的创新思维。培养能够在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从事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国家急需的密码科学相关领域中培养复合型人才。
方案二: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培养,通过数理基础、智能科学及智慧机器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智能科学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智能机器软硬件设计及工程实现能力和优良的创新思维。培养在智能科学、智能机器及智慧科技等国家核心战略领域从事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物理学
面向物理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小班授课、名师导学、创新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基础物理课程学习和前沿创新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卓越的创新能力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培养能够在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物理学家和在高端芯片、智能科技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卓越领军人才。
化学
立足化学国际学科前沿,围绕新物质创造,面向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提供一流条件,配备一流师资,小班化、导师制,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程的学习,以及全过程覆盖的科研训练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宽阔全球视野、追求学术理想、胜任未来化学、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药物化学等化学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研究、技术开发、高级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领军人才。
生物科学
面向生物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涵盖宏观到微观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及配套实验实践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学核心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术洞察力、创新思维和战略前瞻性,精准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依托全方位科研训练和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致力于培养能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等国家战略领域从事前沿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
历史学
旨在培育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努力培养出一批政治站位高、品行高尚、具有献身学术精神、视野开阔、学术能力出众、能够继往开来、在国际史学界发出中国声音、引领未来史学发展和对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史学人才。
哲学
致力于培养哲学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中外哲学史及哲学相关领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卓越的哲学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面向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开展哲学思考和理论研究,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以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以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为支撑,聚焦中国传统文明溯源、打通文史、融汇哲艺,以中国文化与学术话语的深层构建、文化精神当代传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重点方向,培养服务国家新时期文化建设战略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学者与文化事业建设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免费领取试题等电子资料,还有一手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校测备考干货等!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