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中的物理类专业招生情况如何?该学校的物理类专业依托物理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进行培养,包含两套培养方案,2025年新增集成电路学院培养的电子科学方向,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将为大家整理东南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物理类专业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阅读>>>2025强基/综评备考经验分享汇总
猜你喜欢>>>39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资料领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全国31省市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PDF资料,入围分数线是考生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重点提醒:可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
物理学院
院系介绍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于1904年设立的格致科,1988年恢复招收物理类本科生。在学院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吴健雄、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等一批著名学者。东南大学物理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2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在课程建设方面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其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近几年来学院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大学物理课程智慧AI助教系统入选教育部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在教材建设方面,物理学院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教材30余部,多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物理学院马文蔚教授主编的《物理学》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同时马文蔚教授荣获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杨永宏教授主编的《量子力学》入选物理学领域“101计划”核心教材。学院积极探索院所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成立了“黄昆英才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特聘教授项目入选者、“四青”人才为代表的年轻科研队伍。学院凝练了基础物理、计算物理、量子物理和器件物理四大科研方向。2022年,在我国量子物理优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激烈竞争,成功争取到建设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物理学科论文被引用数和高档次论文数持续增加,近两年,物理学院教师连续在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ESI排名稳步上升,多年来国际排名稳居前1%。
培养特色
东南大学物理类强基计划涵盖两个专业: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物理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东南大学物理强基班依托物理学院的高端师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优势学科,结合东南大学的强势工科,聚焦“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以物理学为基础,注重与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交叉促进物理学与量子信息、量子通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向的融合创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基础物理、应用物理及物理交叉学科方向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为物理类强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重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渐进式、连贯式的科研训练路径,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以学术前沿讲座和科研启蒙课程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SRTP、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课题的一体化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强基班的培养目标,学院倾力打造“强基强国研习营”品牌活动,带领强基班的学生到我国的大学装置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在2024年东南大学首届本科生“学术之星”评选中,物理强基班2021级本科生代一方成功入选。
截至2024年9月物理类强基班已经完成了两届学生的转段工作。2020级强基班20位同学全部获得转段资格,18人成功转段,直博生4人。2021级强基班19人获得转段资格,15人成功转段,直博生8人,其中5人入选东南大学直博生“至善优选”专项招生计划。
院系寄语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物理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小如夸克,大到星系,快如阿秒,慢到亿年;这些都是物理学的研究领域。物理学是众多学科的基石。从建筑到土木,从电子到信息,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个个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撑。物理学是尖端科技的摇篮。从高铁技术到磁悬浮列车,从激光技术到量子计算,从火箭发射到太空出差处处散发着物理学的魅力。
同学们,欢迎你们报考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强基计划!来这里,我们一起洞察宇宙的奥秘;来这里,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这里,我们开启闪耀的人生!
招生省份及咨询方式
物理学类招生省份:江苏、福建、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辽宁、云南。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免费领取试题等电子资料,还有一手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校测备考干货等!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
集成电路学院
院系介绍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其前身始创于1958年半导体专业,2003年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建立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皆为国家首批9所之一,2022年集成电路学院独立建院,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学院并获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于南京、无锡两地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形成“一院两地”的创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以来,集成电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要求,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4次,国家教学二等奖1次。拥有全国首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EDA)创新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感知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平台;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三个省部级平台;拥有1.6万平方米的微纳创新中心,与华为、深圳国微等领军企业建立了1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拥有总价值超过3亿元的先进科研仪器设备,供学生开展实验实践与科学研究。
培养特色
集成电路学院强基生将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单独设班,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划分工艺器件、制造封装、设计与自动化三个方向。学院注重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南京、无锡两地都配备创新实验室,可供学生开展制造/封装/微纳器件/芯片设计全流程实训,实施“一生一芯”创新实践计划。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与多所海外一流高校开展了深度合作。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等国际知名高校已与我院签订“3+2”联合培养协议,可为继续攻读硕博学位的学生提供大量海外交流学习机会。
依托东南大学“强势工科”优势,集成电路学院强基班具备产教融合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品质、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卓越的创新素质,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集成电路领域领军人才。
院长寄语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始终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和“芯火相传、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半导体领域深耕数十载,培养了一批批推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我们立足学科前沿,深耕专业厚土,从纳米器件到智能芯片,从设计方法到制造工艺,致力于打造完整的集成电路创新链。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强基计划,与我们一起在方寸之间探索无限可能,共同书写中国"芯"篇章!
招生省份及咨询方式
物理(电子科学)招生省份: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内蒙古、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