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济南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一、(27分)
1.C 2.A 3.D 4.B 5.C 6.A 7.D 8.A 9.B
二、(10分)
10.C 11.A
12.(1)认识:①重新认识“人类发展中心法则”;②认识到不必停止工业化进程,可以重建一个富有持久活力的“能量系统”。(2)做法:①创新科技 ②优化产业结构。 (认识和做法各2分,每一小条1分,意思对即可,考生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三、(20分)
13. B、D、E 14.D 15. B 16.D 17.(1)区寄暗中伺察他睡着了,就把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于是就逃脱了。(“微伺” “背”“绝”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4分) (2)当地习俗用儿女做抵押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质”“时”“没”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柳先生说:越地的人寡恩薄情,无论生男生女,都把他们当作货物一般看待。父母就为贪图钱财而把他们卖掉。如获得的钱财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便去偷他人的子女。得手后就用铁箍套颈,木铐铐手,以防逃跑,当时在大路上互相残杀已习染成风。汉族官吏则利用这种恶习为自己谋利,只要能得到僮仆,他们就放纵而不加追究。因此,越地人口减少,很少有人能逃脱做僮仆的悲惨命运。只有区寄,以十一岁的小小年纪却战胜了绑架他的强盗,这也算够奇特的了。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副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中伺察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于是就逃脱了。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好极了!”他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又逃脱了。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
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年幼老实罢了。刺史颜证认为他与众不同,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
材料二:
子厚,名叫宗元。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蓝田尉的官职。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元和年间,京官外任做柳州刺史。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画色部分删掉,原文没有)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四、(17分)
(一)18.D 19.①热爱生活,面对挫折不屈服。纵使饱经“苦雨终风”,也相信天终“解晴”,“云散月明”。(2分)②受尽磨难,依然保持清明高洁的品性。诗人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表明自己清明高洁的品性并不因“苦雨终风”而有所改变。(2分) 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他把“九死南荒”的贬谪经历,看作是一生最奇妙的远游。 (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考生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二)20.(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3)示例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示例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示例五: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示例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本小题共8分;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五、(16分)
21.C 22.D
23.(1)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比如,新任县委书记朱明山与形式主义领导干部的冲突,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冲突,科学治理方法与迷信愚昧的冲突。(2)正面描写。①语言描写。面对群众的冷淡疏远,朱明山“沉重地感叹”继而反思调整,语言多用问句和感叹,表现他关心民生的自觉性和解决问题的果断性。②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面对虫灾,无论是“踱来踱去”还是蹲在田间地头翻看棉叶,都写出朱明山心系百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③心理描写。灾情严重,农业工作站的同志赶写报告走流程,朱明山内心很是不满并当即亲赴一线,表现了他对形式主义的厌烦,联系实际,注重实效。(3)对比衬托。文中连夜赶写报告的同志和重宣传无效果把群众说烦了的领导都与朱明山的雷厉风行、科学救灾形成对比,有力地衬托出朱明山务实肯干的精神。(4)侧面描写。通过四十多个村干部和群众的态度转变塑造人物。 (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4.示例一:选择“在旷野里”。①“在旷野里”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小说多次写到朱明山“在旷野里”沉醉、疾驰,既表现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又暗示他如同置身迷茫的旷野,需要摸索新的工作方法以脱离困境,展现人物科学务实的精神品质。③“在旷野里”意蕴丰富,既指渭河平原辽阔富饶的地貌特征,也指建国初期农村百废待兴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④“在旷野里”富有文学色彩,含蓄蕴藉,能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 (每条2分,答满3条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得分) 示例二:选择“县委书记”。①“县委书记”是小说的主人公,表明主人公身份,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题结合紧密。②小说围绕“县委书记”朱明山展开情节。③小说通过塑造朱明山的典型形象表现领导干部要科学务实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主题。④醒目直白,简洁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每条2分,答满3条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60分)
25. 命题分析:
本次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出发,探讨了“自量力”与“不自量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与行动,以及这些态度与行动如何影响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第一则材料,“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用来比喻力量微小的人或事物企图撼动强大的对手,显得可笑而不自量力。这里,“不自量”带有贬义,暗示着一种不切实际的狂妄或无知。这则材料提醒我们,在认识自我与评估自身能力时,应有清醒的认知,避免盲目自大,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举动。也可以反弹琵琶,肯定蚍蜉虽小,却有明知不为而为之的勇气和魄力,代表了一种即使力所不及也要迎难而上的生命态度。
第二则材料,“推动我们向前的力量,常常来自于不自量力。”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不自量力”的积极意义。它强调在追求目标、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超越自我、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往往能够激发出巨大的潜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这里,“不自量力”被赋予了积极的内涵,它代表着一种勇于尝试、敢于突破的精神。
考生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分析“自量力”与“不自量力”的辩证关系,阐述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正确把握这两种态度的平衡,培养既清醒自知又敢于突破的精神。②肯定两种观点的合理性,以其中一种观点为写作重点。③肯定其中一种观点,否定另一种观点。
评阅建议:
阅卷采用综合分等打分,双评制。一等60—51分,二等50—42分,三等41—36分,四等35—20分,五等19—0分。
建议:各等级根据语言水平上下浮动。
扣分项:
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上不封顶。 书写:潦草扣1分,难看扣2分。
抄写:抄写400字的,20分以下;抄写600字的,10分以下。 其它问题,具体研究。
评分细则:
一类文( 60-51分):
- 精准把握材料核心,立意高远且新颖,对“自量”与“不自量力”的关系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 内容丰富充实,选材恰当,论据涵盖面广,能有力论证观点。
- 结构清晰严谨,层次分明,论证过程逻辑严密,过渡自然流畅。
- 语言富有表现力,文辞优美,行文流畅,能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
二类文(50- 42分):
- 正确理解材料,立意明确合理,能较好地阐述“自量”与“不自量力”的关系。
- 内容较充实,事例能支撑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论证有一定逻辑性。
- 语言通顺,有一定文采。
三类文(41- 36分):
- 立意基本符合材料,对“自量”与“不自量力”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不够深入。
- 内容不够丰富,事例较少或较普通。
- 结构基本合理,存在部分逻辑不严密之处。
- 语言表达基本流畅,文采不足。
四类文(35 - 20分):
-立意与材料有一定关联,但不够准确,对主题的把握不够清晰。
-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或论述单薄。
-结构混乱,缺乏条理,行文缺乏逻辑。
-语言存在较多语病,表述不清晰。
五类文(19-0):
-完全偏离材料主旨。
-字数严重不足。
-语言极不通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