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正式成立于1946年,是国内水产学科本科教育的开创者。为了帮助高中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及其本科专业,齐鲁家长圈(微信公众号:sdgkjzq)特别整理了学院的详细介绍,涉及学院历史、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提前布局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成功的几率更大!自主选拔在线推出《2025年高考择校选专业攻略》电子版资料,汇集高考择校选专业必备信息及数据,提前规划才不后悔,点击红字免费预约领取!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介绍
水产学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为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是国内最早的水产学科本科教育学科点,目前涵盖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现拥有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两个系,设有水产养殖、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捕捞学、渔业资源等硕士点和博士点,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博士点,以及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水产学科人才培养层次最高、最齐全的高等教学单位。
长期以来,水产学科一直为中国海洋大学两大核心和重要特色学科之一,并成为我国历次水产业革命性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过往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始终站在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我国水产界的核心和旗帜。学科作为国内首个硕士学位(1984)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86),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和首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00)。2007年本学科被评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3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2020年获得“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11计划2.0)支持。在2004、2007和2012的三轮全国水产学科评估中均获得第一名,在2017年公布的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年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院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培养了包括8位两院院士(管华诗、赵法箴、张福绥、麦康森、焦念志、宋微波、包振民、薛长湖)、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工程、实验系列教师15人,教授54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87%。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筑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4人。另外,还有一支定期来校授课和讲学的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队伍。目前,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结构科学合理、学术造诣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在水产学科建设中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在“牧海唯真,敏学笃行”的院训指导下,学院始终坚持“引领学科发展、强化教研结合,培养水产精英”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水产领域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水产养殖学 Aquaculture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广泛的增养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实践技能,能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应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高等院校、海洋、水产、环保、农业系统的中央及地方科研、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水产、海洋、水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是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选拔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Fisher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力学基础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和渔业遥感技术为基础的渔业信息化研究与开发、以渔业生态系保护为目的的增殖工程规划与设计、以现代集约化水产品高效养殖为目的的设施渔业工程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高等院校、海洋、水产、渔业信息系统的中央及地方科研、管理机构和企业单位,从事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和渔业遥感技术为基础的渔业信息化研究与开发、渔业生态系保护为目的的增殖工程规划和设计、设施渔业工程设计与优化等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技术开发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海洋资源与环境 Fisher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生物学和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保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高等院校、海洋、水产、环保系统的中央及地方科研、管理机构和企业单位,从事与海洋、水产、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及从事海域规划管理、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