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际,北京基础教育的改革动向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我们对2024年教育改革进行了梳理,并预测了2025年的十大改革风向标,包括中考制度、集团化办学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些改革预计将对北京中小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元拓展
自2024年9月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升温。东城区,北京二中和汇文中学行动频频,二中面向多年级开展体验活动,汇文成立洪朝生学院;西城区成立创新学院西城分院,首次将小学纳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海淀区众多名校发力,新增多所基地校,共达24所;朝阳区发布行动计划推动科学教育,规划建设北京科学高中,预计2026年招生;丰台区成立学院联合“十强校”招生。多区跟进,2025年呈现四大看点:面向全体,普娃牛娃均有机会;重视早期,小学挖掘创新潜质;领域拓宽,涵盖人文社科等多领域;全链条贯通,大中小学协同培养。
二、集团化办学升级
2024年末,北京多区中小学教育集团布局巨变。海淀区十九中加入人大附中教育集团等;西城区组建一贯制学校发展共同体;朝阳区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扩军,新增多所成员校。未来或探索新模式:民办校融入公办集团实现全覆盖;合作从“强带弱”变“强上加强”;优质小学纳入中学教育集团,小初高贯通培养成主流,且集团直升名额大增,各区将陆续官宣,给学生更多升学机会。
三、中考重大调整
2025年北京中考大变样,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变为考查科目,不计总分,中考总分510分。道法开卷考,物理实验操作融入日常。总体“大减法、小加法”,选拔性增强,数学、物理难度或提升,要求学生提升学科思维,适应新考法。
四、考试命题革新
近年北京中高考命题新颖灵活,市教委深化改革,要求命题增强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应强化思辨,融会贯通知识。
五、课程改革领航
北京自2024年进入“课程改革年”,“课程”是关键词。各中小学研讨课程建设,将探索多形态特色课程模式,以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北京经验。
六、跨学科学习兴起
新课程、新命题催生学习方式转变。北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用不少于10%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高中积极开发科学类跨学科课程,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综合素质。
七、心理健康教育强化
北京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重在“治未病”,教委推出多举措,今年将深化推进,从课程、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实,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生态。
八、智慧校园推进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教育部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途径,北京多所学校借力AI赋能,已有72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未来将全面推开智慧校园建设。
九、科学教育加码
北京实施六大行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校际联合、提升教师素养、整合资源等,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态度,打造百个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