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主校区位于北京市,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00余个培养单位组成,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前身是1963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后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12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具体请跟自主选拔在线一起看看吧!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雁栖湖校区、中关村校区、奥运村校区以及玉泉路校区。根据2024年统计,学校占地总面积392.56万平方米。
学校以促进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满足国家重大发展需要为原则,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着力构建和优化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5个本科招生专业,包括8个理学专业,7个工学专业。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和心理学。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6817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9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113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2525人,留学生(学历教育)1837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为2.49%。
学校坚持“小而精”的本科办学规模,自录取首届本科生以来,始终坚持科学选才、优中选优,生源质量稳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在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陕西、四川、福建、甘肃13个省通过提前批次、本科批次或第一批次录取本科生。2024年,学校共录取本科生435人,其中综合评价录取158人,统考录取234人,国家专项录取 30人,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8人,华侨港澳台联招考生5人。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教师队伍共有13338人。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合理,从职称结构看:正高职称教师占66.03%,副高职称教师占32.09%;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6.92%:从年龄上看,36-45岁教师占比高,为52.57%;从学缘结构看,具有境外学历的教师占13.64%。
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学校教学经费充足,全力保障教学平稳运行。2023年,我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7031.39万元,教学改革支出2725.11万元,专业建设支出4187.02万元,实验经费支出328.20万元,实习经费支出604.66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699人计算,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1385.46元/人,生均实验教学经费1931.72元/人,实习教学经费3558.92元/人。
学习效果&就业
2023年7月,2023届共379名本科生顺利毕业,348人继续深造,深造率91.82%。出国(境)深造27人,境内深造321人,其中在国科大各相关培养单位深造319人,其他高校2人。
国科大2024届本科毕业生深造情况 | ||
方向 | 人数 | 比例 |
国内升学 | 321 | 84.7% |
出国出境留学 | 27 | 7.12% |
继续深造合计 | 348 | 91.82% |
本科毕业生总数 | 379人 |
学校本科教育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科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提前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拘泥于课堂的限制,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吃力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学校在专业选择、导师选择、学业规划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专业选择方面,实行开放宽松的本科专业管理政策,通过开展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为学生提供两次转换专业的机会。本科各专业对学生人数不做限制,已修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均可自由转换专业。2024年,2023级转专业学生共计209名,占该年级本科生比例为50.73%。
此外,学校建立辅修次修制度,所有本科专业均对外专业学生开放辅修,人数不限,学生主修专业必修课程全部合格即可申请。在学业导师选择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互选。在学业规划方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课,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进度。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规划,可选择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参与学校的境外访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