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近期正处于火热报名中,近期官方微信公布了强基计划未来培养方案,一起和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阅读>>>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一)培养机制
“强基班”按照“3+1+X”本研衔接的模式进行培养:
拓展解读:
1.“强基班”学员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化核心基础课程教学质效,采取名师授课、小班教学等措施,打牢学生学习基础。
2.本研贯通培养,本科全程导师与研究生导师学术方向密切关联,本科阶段预研工作与研究生阶段研究课题高度契合,有利于学生高度聚焦本专业长期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坚定信念,勇攀高峰,厚理强基,成长成才。
(二)考核退出机制
本科阶段:“强基班”第1、2学年末进行阶段性考核,第3学年末进行本研转段考核。阶段性考核时,有下列情形之一,调整出强基班:主动申请退出“强基班”者;连续两学期综合排名在本班后5%(含)者;必修课程系计皮以一调教出“强基班”:不符合学校研究生入学体格检查标准者;未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前3个学年的必修课程者;英语水平、学业表现未达到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必要要求者。
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开题和中期考核。无法按时完研究生每次延期不超过6个月,原则上延期不超过2次。开题或中期考核2次未通过,或者未按时完成者,将按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作分流处理。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和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业进士研究生培养,获批后学籍身份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按所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且需按硕士研究生要求进行开题和中期考核。
拓展解读:
1.考核退出机制既是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后墙”性预警机制。
2.调整出“强基班”的学员以本专业普通班学员身份随“强基班”完成本科教育,不再具有本研衔接资格,不再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大四期间可正常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我校或外校均可;本科毕业后也可直接就业或创业。
(三)本研衔接
我校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路径衔接:研究生阶段符合相关条件的学员可选择不同研究生培养路径:一是推荐免试为地方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拔尖学员可获得直接攻读地方博士研究生资格。二是申报参军入伍攻读军人研究生,入伍后也可参与军人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拓展解读:
1.“强基班”学员转段进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比例约各占50%。
2.跨专业转段进入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的学员,身份仍然属于“强基班”学员,突出对优势工科的贡献率。
(四)培养特色
坚持兴趣引领,实施个性化培养。
配备学业导师,实施全程培养。
重视科研实践,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坚持开放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设立专项奖学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色
国防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卢庆骏、孙本旺先生领导的高等数学教授会。七十年传承,坚持"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特色,围绕国防科技中的核心数学理论与技术开展学科和科研方向建设,在高精度数据处理与大数据分析、面向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高效数值算法、编码密码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以"一个公式改变一支部队"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强基班支撑学科数学、系统科学均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实现重大跃升,系统科学学科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现有特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7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近五年承担国家/军队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0余项,研究经费逾1亿元。几十年来,数学学科面向国防科技关键领域和军队核心岗位培养了大批忠诚坚守、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本科生获国际、国内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和密码数学挑战赛等各项竞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20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莫则尧、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周璇、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唐学海、原总装百名青年科技英才一等功臣王盛玺、2021年戈登贝尔奖刘勇、杨雨灵等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和作战部队杰出人才。
物理学专业特色
国防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的原子工程系,专业积淀深厚、军事特色鲜明。物理学科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二级学科,建立了以“信息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为主的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聚变模拟、量子技术、纳米科学、智能芯片、宇宙探索、新型信息器件等前沿科学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军事应用紧密结合、前沿探索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培育立志献身国防、数理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科学素养厚实,未来在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国防科技关键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物理学科是学校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之一,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湖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科平台一流,科研实力雄厚。建有1个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6个军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科研课题,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师资雄厚、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现有特聘院士、杰青、长江、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人才18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6篇。毕业生中5人成为院士,10余人成长为将军,2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