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高校数量往往体现了其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教育实力的高低,这对于考生选择未来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哪个中国城市拥有最多的大学?双一流高校又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精心整理了全国最适合求学的十大城市榜单,这些城市的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是否其中就有你心仪的读书之地?让我们一探究竟!
全国本科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科高校数量前十的城市如下:
北京(67所)、武汉(46所)、西安(44所)、上海(40所)、广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8所)、哈尔滨、长春、南昌(27所)。
温馨提示:
高考对于各位学子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创建“2025高三学习交流群”,这里是专为高三的同学们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学习经验、讨论难题,同时获取最新的升学资讯内容,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我们吧~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科高校(包括一本、二本、三本)数量上,北京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单独成为一个梯队。
第二梯队是武汉、西安和上海。其中武汉整体高校数量(包括专科)在全国城市中也较为突出,而西安和上海则是在淘汰掉专科高校后“杀”上来的,说明这两个城市本科教育实力相对较强。
第三梯队则是广州、南京、天津,都属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线城市。
成都、杭州、南昌、长春、哈尔滨在第五梯队。令人意外的是, 南昌的本科院校数量跻身前十 。南昌共有54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7所,占了一半,而本科院校里,超过一半都是民办高校。
不过,南昌本科院校数量虽然居前,但仅有1所双一流大学,整体高校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仍存在较大差距。
那么,147所双一流大学,都分布在哪些城市呢?
双一流大学最多的10个城市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有147所高校入围,几乎每个省份都至少有1所高校在列。这些高校,基本都是我国最顶尖的高校。双一流大学的数量也相对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
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为:
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广州(7所)、武汉(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147所院校具体省市分布如下:
北京(3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江苏(16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所: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上海(1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陕西(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四川(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广东(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湖北(7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辽宁(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浙江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吉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福建(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厦门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福州大学。
重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重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南大学。
河南(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南大学。
新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石河子大学。
山西(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甘肃(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兰州大学。
云南(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云南大学。
河北(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江西(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南昌大学。
海南(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海南大学。
广西(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广西大学。
贵州(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贵州大学。
内蒙古(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内蒙古大学。
宁夏(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藏大学。
在高等教育资源的格局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一流院校的分布态势与单纯的本科高校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本科高校在地域上相对更为广泛的布局,一流院校的分布更多地受到城市经济实力与历史底蕴的双重影响。
这些一流院校主要集中在四大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同时也分布于其他主要省会城市,而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区中心,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
以北京为例,其作为我国的首都,在经济层面,汇聚了众多大型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高端产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能够在科研投入、师资引进、校园建设等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得北京在本科高校数量上独占鳌头,拥有的985高校数量最多,在双一流高校数量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除北京外,上海凭借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活力与近现代以来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成为一流院校的集聚地。
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吸引和培育了众多一流院校,在高等教育资源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