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主楼接待厅召开。校长、校教学委员会主任李路明,副校长、副主任彭刚、姜培学,副主任郑泉水、甘阳、李艳梅等26位委员出席会议,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应邀出席。会议由李路明主持。
李路明代表学校感谢各位委员的辛勤付出,充分肯定了教学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要坚守立德树人主责主业,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摆到核心位置,发挥清华综合性学科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加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研究,扎实推进各院系单位深入参与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体系、学科知识引擎建设等工作。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课程作业、学位论文等学生培养环节带来的问题挑战,针对性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持续推动本研贯通,探索本研课程体系衔接互认,完善培养方案,优化管理流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希望各位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新形势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听取了新书院建设进展汇报后,李路明对新书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学校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成立四个新书院,旨在融合相关学科优势,以问题牵引激发交叉创新,进一步探索完善清华特色中国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优化,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姚期智认为,清华同时推进“AI+”等四个新书院建设是一件极具魄力的事情,具有重大意义和独特优势。四个新书院的共通之处,是把传统工程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深度融合,既坚持宽厚基础,又坚持问题导向。AI领域变化非常快,在AI+X这样的工程跟理论结合的方向,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检视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培养模式。清华有二三十个值得做的“X”方向,建议进一步凝聚全校力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给予学生充分选择,让每个领域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问题,得到最优秀的学者的栽培。
张利教授代表国际化STEAM书院筹建工作组汇报了进展情况。书院将同时面向国际和国内招收本科学生,以国际化、创意工程思维和小班场景化为教学特色,在宽口径的理工(STEM)人才培养中,融入艺术、创意(A,Art)要素。学生可在融合设计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信息科学技术的课程体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培养路径,并获得交叉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
姚强教授代表能源方向书院筹建工作组汇报了进展情况。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在能源领域的多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家国情怀与宽广国际视野,拥有数理智宽口径工科基础、物质科学思维能力和战略预判眼光的智慧能源创新引领者,将持续推动学生从基础研究到场景应用的全创新链沉浸体验,助力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竞争力提升。
冯鹏教授代表未来工程方向书院筹建工作组汇报了进展情况。书院以培养“未来工程引领者”为目标,以“AI驱动的工程+管理”为特色,突破传统专业边界,为工程设施可持续与智能化培养国家重大工程的组织者、工程技术瓶颈的突破者、城乡流域治理的领导者和推动行业变革的创业者。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工程前沿主题学习,并以交叉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等7个专业之一毕业和深造。
汪玉教授代表AI+书院筹建工作组汇报了进展情况。书院集中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具有的显著学科优势,旨在以最AI的方式培养最具创新能力的AI人才,以AI核心科学素养为基座,促进AI与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聚合学科前沿与产业中坚力量,为AI时代原住民构筑丰饶的成长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