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揭秘强基计划9大认知误区,报考门槛其实并不高!

2025-04-14 11:13|编辑: 雯雯老师|阅读: 101

摘要

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即将开启!随着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家长和考生对强基计划的误解也层出不穷:有人误以为它只招竞赛生;有人错误地认为专业方向局限于基础学科、不好就业……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整理了强基计划的9大常见认知误区,并力图还原强基计划的政策本质与培养实情,打破刻板印象!高中考生家长必看!

强基计划9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强基是在高考出分后报名

很多考生家长会有一个误区:强基计划可以等到高考出分后,再去进行院校专业报名。其实并不是这样!

39所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公布,简章公布后即刻就会开启强基报名,并在报名时确定专业志愿顺序。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随时可能发布!各位考生家长可以尽早做好报考准备。

按照往年经验,强基计划报名时间集中在4月,通常10-20天左右,报名时间相对比较紧张,且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好政策研究、院校定位、材料准备、盖章上传等全部报名工作,很容易手忙脚乱,乱中出错。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家长,现在就开始了解政策、进行材料准备工作,待报名时,再根据高校简章要求有序进行即可。

误区二:强基计划只有竞赛生才能报考

强基计划报名基本没有限制!无论你是竞赛生还是非竞赛生、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只要报名了当年高考,就可以报名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大致包含两种类型:「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了两类招考对象的具体条件:

1️⃣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需要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银牌以上的奖项。

不过数理基础学科成绩优异、擅长校测、或拥有竞赛经历的考生在强基计划中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

1️⃣竞赛金银牌奖项: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含)以上奖项的学生符合强基计划高校破格入围条件。

2️⃣2024年南大、中科大、北航等校强基报名系统中,支持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及以上奖项或学科潜质、学科领域特长材料作为报名材料上传,竞赛生在强基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3️⃣从各高校近几年校测难度来看,各校强基计划校测难度一般大于高考,清北华五等顶尖高校更是接近或等同于竞赛水平,这让数理基础学科成绩优异、擅长校测或拥有竞赛经历的考生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更容易在校测中胜出。

4️⃣2024年上交、复旦、南大等10校采用复交南模式,将校测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依据校测初试成绩确定复试入围名单,相较传统强基入围模式,此种模式更注重校测环节,因此对擅长校测的考生和竞赛生更利好,有很大机会逆风翻盘!

5️⃣2024年北理、中大、西工大等8所高校推出单科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可破格入围的新政策,哈工大、南开等6所高校采用单科成绩加权入围,学科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数理基础学科成绩优异的考生更有可能达到相关要求。

所以建议高三考生及时的进行一些校测考试的学习;低年级的考生家长重点提升数理等基础学科,学有余力的可以参与五大学科竞赛、高校体验营等活动,对未来的特招之路提供一定的帮助!

误区三:强基计划能报多所,没入围还能重选

强基计划规定每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没入围则失去强基后续选拔资格。

强基计划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改报或取消等操作,而强基计划入围则是依据高考成绩(其中“复交南”模式报名即可入围)。所以在时间顺序上,只有高考成绩出来后才能判定是否入围,而这个时候强基报名已经结束了。

报考强基的一类和二类考生,取消或改报机会如下:

1️⃣报考强基的第一类考生:可以在目标高校的报名时间没有截止的情况下,随时取消报名或改报其他学校,没有次数限制。但是如果考生报考的高校报名已经结束,则不可以取消或改报其他高校。

2️⃣报考强基的第二类考生:由于清北复交南浙6所高校存在破格生审核环节,破格失败的考生有两次改变报考学校的机会:

①从时间安排上来讲,一般清北强基破格报名时间早于其他高校,若是清北破格审核失败且其他高校强基计划报名还未截止,可以转报复交南浙其中1所适合的院校申请破格入围,这些院校也有破格审核机制。

②若是以上高校破格审核全部失败的话,还有机会转报其他高校强基破格或任意高校非破格:因其他高校没有破格审核机制,如果复交南浙再次未通过的话,建议考生认真审视自身条件,多结合分数情况报考其他高校破格。或者选择清北复交南浙的非破格,依靠高考成绩及招生计划数入围校测。

💢📌如果考生家长有修改报名学校的需求,一定要注意报名截止时间!建议不要卡在截止时间前的2-3个小时内进行操作,以免报名系统拥堵,错失报名机会!

误区四:强基、综评等特招只能报一个

4月强基、综评、高校专项等特招集中进行报名,这三类特招报名互不影响,可以全部报考。

其中强基计划的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一般是在提前批或特殊招生批次录取。考生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规划和备考安排,不放过每一次额外的升学机会。

✅录取顺序:强基计划→提前批(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高考普通批

误区五:强基计划只有600多分的尖子生才能考上

强基高校的入围分数线基本上比高考统招分数线低5-30分不等,所以即使是500多分的考生依然有机会被录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整理了550-600分段的考生可以报名的强基高校推荐:

1️⃣580-600分段:

位于此分数段以及相差不多的考生可以尝试报考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10所院校。

重点考虑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4所985院校,实力不俗,而且其入围及录取标准均较为友好。

其中吉林大学的考古学、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等学科,其实力也均在全国顶尖水平,有志于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这些院校。

2️⃣550-580分段:

这个分数段考生可以冲刺580-600分数段的四所高校,重点考虑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三所985高校。

其中兰州大学的草学专业其实力也均在全国顶尖水平,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等各种原因,分数线相对较低。成绩不太具优势,又对生物育种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

误区六:被强基录取后不想去就可以不去

如果你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后却选择不去上大学,这可能会对你的个人诚信档案产生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被强基录取后将不再参与后续高考志愿的录取,考生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只能复读一年重新高考,压力和难度非常大!

录取后退学通常涉及到与学校的行政办公室联系办理退学手续,提交必要的文件和支付可能的手续费。因此,如果考生真的最后决定不去上大学,应该尽快与学校沟通,了解具体的退学流程和后果,看看是否可以接受。

📌注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几乎和强基校测同步,即使确定参与了强基计划,也不要忘记正常在高考出分后填报高考志愿!即使没有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依然可以被高考普通批志愿录取!

误区七:专业只有数学、物理等传统基础学科

随着强基计划的日益发展,除了传统的基础学科以外,以交叉学科为首的“新专业”也开始加入到强基招生之中,其中有不少都是时下热门专业和高校王牌专业。

2024年,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类新增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新增材料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复旦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物理学类(核物理)和化学类(高分子化学)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飞行器动力动力工程)专业;西安交通大学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3年,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新增天体生物学培养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类)、飞行器制造工程(航天机械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类);大连理工大学新增生物工程专业。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动力工程。

而且,在强基高校转段的过程中,不少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人才可以在硕士或博士阶段,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更有利于未来的就业发展。

北京大学强基数学类Ⅱ培养方案

在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新专业”“新学科”加入强基招生中,为国家未来发展提前储备人才。所以,考生和家长也要赶快抛弃“强基计划=基础学科”这一刻板印象了!

误区八:录取后必须本硕博连读

考生被强基录取后不是必须要本硕博连读,大概分两种情况:

1️⃣学校动态考核:大部分强基高校都会对强基生采取“阶段性考核以及动态进出机制”,对不合适的学生分流到普通班,也会选拔普通班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考生自愿退出:出现了进入强基计划后不想继续深造的情况,学生也可以选择退出强基计划,利用本科阶段积累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选择直接毕业、或者考研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深造。

误区九:强基计划就业前景狭窄

1️⃣从院校专业来看:参与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均为985,坐拥国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风优良,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依靠这些高校的金字招牌,考生的就业优势非常大。

而且39所高校设置的强基专业实力超群,基本上都是各校的王牌,其中不乏A+学科专业,并且不少热门“新专业”也加入到了强基招生之中,像人工智能、航天等,这些专业不仅有着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而且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2️⃣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

强基计划更是意义非凡,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国家战略需求催生新型就业赛道,强基计划毕业生可能的去向如下:

  • 科研领域:中科院、之江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 重点行业:各大国企、央企非常乐于招收高精尖人才,中国商飞、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也是很好的选择。

  • 编制:选调生、公务员、教师等。

  • 交叉领域:金融量化、AI大模型研发等。

如何根据自身分数准确定位择校?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整理了《2024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电子资料,助力考生家长顺利报考!

关注【自主选拔在线】公众号,回复关键词【1234】,即可免费领取pdf可下载版资料!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及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报考指南2025强基计划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对强基计划有哪些影响?怎样填才有效?2025-03-31

国防科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有哪几个省?2025-03-31

湖南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有哪几个省?2025-04-01

吉林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有哪几个省份?2025-04-02

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省份有哪些?2025-04-02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