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5-04-24 13:34|编辑: 郭老师|阅读: 7

摘要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培养方案有何特色?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怎样的?学生的后续培养及转段情况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培养方案相关内容介绍!

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中的历史学专业培养方案独具特色,学生的后续培养情况也相当完善。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培养方案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汇总(扫盲系列合集)

资料领取: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全国31省市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汇编》PDF资料,入围分数线是考生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简介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早在1901年创建之初即设有“中外史学”课程。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聚集了以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陈同燮、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等“八大教授”,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孙思白、华山、庞朴、蒋捷夫等一批知名学者。1951年独立成系,并创办了新中国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文史哲》。以此为阵地,山东大学的历史学者发起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讨论,进一步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和文史重镇的地位。

  1981年,历史学科获批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在历史系等单位基础上组建历史文化学院。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学科以及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2003年,学院成功获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历史学科划分为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成功承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2017年,“考古与历史学”入选山东大 学“中国古典学术”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019年历史文化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历史学专业(包含世界史、考古学)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及教育部拔尖人才2.0培养基地。

  2023年12月,历史文化学院改建为历史学院,考古系分出组建考古学院;设立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历史学院下设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和档案学系。

  (二)师资队伍

  历史学综合实力雄厚,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作支撑。本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83人。职称结构上,教授36人,占比43%;副教授30人,占比36%。本专业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与齐鲁文化英才4人、齐鲁青年学者7人。已形成先秦秦汉史、中外关系史、中国乡村史、近代社会经济史、甲午战争与义和团运动史、欧洲中世纪史、国别史等重要研究方向。

  (三)资源平台

  山东大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山东省东方文化研究基地数字人文实验室

  (四)创新举措

  组织吸收学生进入导师研究课题。

二、分阶段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贯通培养。其中, 本科阶段需在3年内完成本科课程的基本学习,第四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时,修读一定学分的衔接课程,该学分计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学分,并由未来研究生方向设置学院开设或随同该学院研究生一起学习。

  (一)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精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变化历程,具有深厚的史学基础、国际视野和原始创新能力,有志于服务学科创新及国家战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历史学高端人才。

  1.知识结构要求

  K1熟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系统掌握古文献、古文字、经典著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

  K2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如文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生阶段要求掌握特定研究方向上的多学科融合的相

  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A1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信息化、数字化的研究手段,分析中外历史现象,发现和探索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及时代问题;

  A2研究生(本研衔接)阶段,能够达到独立进行原创性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其他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Q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Q2能够重视思想、制度、社会、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具备历史学的时间观、变化观等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

  Q3具备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好体育锻炼,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二)研究生阶段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中国史或世界史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免费领取试题等电子资料,还有一手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校测备考干货等!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

  (三)本研衔接办法

  强基计划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转段的学生可继续在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民俗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领域深造。

  (四)学生培养管理机制

  实施“3+1+X”学制,进行本硕博衔接贯通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

  。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养阶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针对本学科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导师(组)指导下修读其中一个模块;“X”是指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在选定的相关学科领域攻读博士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6年,符合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将授予博士学位。

  1.学籍管理

  强基计划学生在学籍管理系统中标注为“强基计划学生”,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进行管理。强基计划学生退出和选拔补入,在学籍管理系统中及时修改和标注。

  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和衔接办法,单独组织学籍转段。学籍转段学生按照当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程序,直接转入培养方案确定的相关专业继续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研究生学籍注册。

  2.阶段考核和动态调整

  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具体实施办法如下。强基班学生有以下情形者将退出强基计划,转入历史学专业普通班:一是受到校纪处分者;二是一门必修课不及格者;三是自动申请退出强基班者;四是经学院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不适合继续在强基班学习者。同时,根据强基班动态调整情况,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学习成绩、科研能力、思想表现等,从普通班择优选拔相应数量学生增补进入强基班。如无满足选拔条件者,可不补足空缺名额。增补工作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

  在第三学年末,由强基学生所在学院(即历史学院)与转段目录对应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含考古学院、文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硕士生或直博生),进入第四学年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阶段(本研衔接);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

  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资格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

  在第五学年末,由学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自愿放弃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转专业及退出机制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再具有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三、培养方式

  作为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专业,本专业专门制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四、学习年限

  实施“3+1+X”学制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阶段培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X=2或者4,分别表示2年的硕士、或者4年的硕士和博士阶段。

  五、课程设置

  (一)本科阶段课程类型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计算思维、大学英语课程组、体育、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

  通识核心课:科技素养、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生命健康通识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组、通选类国际化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平台基础课程: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学术思想史、

  中外艺术史、中文写作训练

  专业基础课程:新生研讨课、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1)、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文字学、世界通史·世界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2)、文献学概论、中国古文字学专题、中国史学史、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1)、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1)、中国历史文选(1)、西方史学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2)、中国历史文选(2)、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2)、中国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古学通论、世界史经典文献导读

  专业核心课程:学年论文、田野调查、教学实习、数字人文、毕业论文

  3.前沿拓展课程

  重点提升计划:“大思政”社会实践、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四史教育系列专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 学业职业目标养成、军事技能、劳动实践(劳育)、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课(劳育)

  创新创业计划:稷下创新、齐鲁创业

  拓展培养计划:学术创新、文化艺术、社会服务、身心健康

篇幅有限,更多内容点击附件进行下载。

附件下载:山东大学历史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版).pdf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山东大学,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5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强基培养特色山东大学强基培养特色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2025年北京大学力学类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04-23

2025年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类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04-23

2025年北京大学物理学类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04-23

2025年北京大学数学类强基计划培养方案2025-04-23

北京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哲学类培养方案2025-04-23

没有更多了

  • 北师强基计划

  • 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

  • 中科大强基录取分

  • 上交大强基录取

  • 国科大强基录取

  • 北理工强基录取

  • 北师大强基录取

  • 北大强基录取分数

  • 北大强基计划录

  • 北航强基

  • 强基备考

    强基备考

  • 综评备考

    综评备考

  • 选科指导

    选科指导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热门资料

    热门资料

  • 竞赛经验

    竞赛经验

  • 热门讲座

    热门讲座

  • 升学规划

    升学规划

  • 查分数线

    查分数线

扫码关注,回复关键词“2025”,领取升学福利

自主选拔在线

zizzsw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