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的强基计划物理学(电子科学)专业究竟如何?对于广大学子而言,这个专业是否值得选择呢?在学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学校又将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呢?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电子科学)专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相关阅读>>>华中科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
推荐阅读>>>2025年强基计划报考全攻略,通知、政策、分数线、解读一网打尽
资料领取:
强基报名流程是怎样的?每个步骤该如何操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报考,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强基计划报名全流程实操&注意事项》PDF资料,全方位解读强基报名流程,还在等什么?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重点提醒:可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
集成电路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从1960年3月原华中工学院创办半导体相关专业起步,经过65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2003年7月,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7月,获批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21年5月,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3年7月,获批建设国家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聚焦存储器芯片、传感器芯片、光电芯片、微波射频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EDA、智能微系统等特色方向,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集成电路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全国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学院”等5大国家级人才培养学科平台的6所高校之一。学院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国际视野、拔尖示范、协同育人、自主创芯、服务地方”的思路,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厚植家国情怀,创建以“中国芯”主题实践为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多层次贯通融合;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深化推进本科生培养三个“一”工程——
“一生一芯片”: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创新优势,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生态,让每个学生经历芯片诞生的全过程;
“一生一项目”:实施“院-校-省-国家”阶梯式双创育人计划,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一生一国赛”:支持全体本科生参与科创比赛,实现“师生双向双创百分百”。
着力培养会动手的战略科学家和会动脑的卓越工程师,支撑和引领华中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2025强基综评交流群",进群即可免费领取试题等电子资料,还有一手升学资讯、专业老师在线答疑、校测备考干货等!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一扫即可进群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邀您进群~
物理学(电子科学)强基实验班简介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科深厚积淀与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未来领军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涵盖多维度素养,在知识体系上,系统掌握物理学、电子科学及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础实验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具备数学、计算机、外语及信息技术等工具知识,以及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在能力培养上,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及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同时强化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提升技术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及领导能力。在素质塑造上,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及工程技术素养,兼具健康身心、文化艺术素养与团队精神。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的考生分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决赛金奖、银奖的考生(奖项须经中国科协(http://gs.cyscc.org/)名单公示)。
物理学(电子科学)强基实验班培养特点
科学选才·精准培养
以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为依托,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以数学、物理、电子学科为核心基础,注重理工交叉能力培养,在科学实践中养成科学和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理工交叉融合的物理学、电子科学及集成电路科学创新领军人才。
全球视野·顶尖资源
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开设短期交流、N+N学位项目等,支持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学术会议和科研实践。同时引入全球顶尖学者及产业专家,如九峰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Andy Shen博士、香港理工大学郝建华教授等,通过学术论坛、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技、融入国际学术圈层的机遇。
个性定制·多元赋能
推行“五个一”特色培养模式:一生一方案(定制化学习路径)、一生一导师(学业导师制)、一生一芯片(芯片设计全流程实践)、一生一项目(大创项目驱动)、一生一交流(国际化学术浸润)。开放研究生课程选修通道,依托集成电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创新赛等实践,以“开放共享、项目驱动、团队协作、自主创新”模式激发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五个一”特色培养模式
科教融通·产研共振
深度整合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联合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科研资源,推行“三早”机制(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联合华为、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共建实验室,融入光谷产业集群,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通过“院-校-省-国家”阶梯式双创计划,将科研方法与教学实践融合,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工程创新能力。
本研衔接·前沿引领
构建本研衔接的课程体系,夯实数学、物理与电子学科基础,融入量子信息、半导体材料等前沿内容。设立多元选修模块,支持学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并计入本科培养计划专业选修课学分,贯通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培养环节。依托国家级平台开展“一生一芯片”等特色实践,结合产业需求设计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培养,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