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10日至30日报名,入围计划提升至5倍,校测含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先说结论,简短版本供读者把握核心:
1、浙大强基计划未公布具体招生人数,需等到4月10日登录报名系统方能确定各省招生计划数。
2、浙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由原来的4倍变为5倍,这意味着有入围分数线可能大幅下调。
3、浙大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破格入围条件、限报1所高校的限制均无变化。
4、浙大强基计划新增高考出分前的考生确认环节,未确认者自动放弃强基资格。但是即便有这些举措,入围线仍未必会出现明显下降。
以下是详细分析,供参考。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数:未公布
2021年浙大尚未公布具体的招生计划数,详细的分省招生计划及总计划数要等到4月10日报名正式开始后,方能在报名系统中查看。
招生专业:专业不变
2021年浙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3个招生组别,分别为理学类、基础医学类、人文历史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力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招生专业与去年相同。
招生简章还明确,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转专业,本科阶段转专业范围原则上限于本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之内。
理科生如何选择浙大强基计划?
理科生(选考物/化/生)的学生可选择的专业范围是理学类和基础医学类。
与清华、上海交大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上频频发力一样,浙大在理科基础学科、法学等社会科学、经管等商科、中文等人文科的学科建设成果斐然,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优质师资,在学术实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因此,不应当带着刻板印象认为浙大只是一所工科院校。实际上,浙大已经发展成一所实力全面的综合类院校。例如此番开放强基计划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中均有不俗成绩。
2017年,浙大进入“双一流”高校名单,其中化学、生物、生态学、基础医学、计算机、材料、电气工程等专业,进入“双一流”学科名单。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大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文、基础医学等一系列专业,亦名列前茅。
需要强调的是,清北复交这个水平的高校能提供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各种机会,提供给学生在保研、出国、就业等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助益,能很大程度地抹平学科建设的相对弱势。换言之,无论你希望攻读哪个专业,清北复交都能提供最好的资源和机会。
对于强基计划开放的理科基础学科和基础医学专业,在本科毕业后大多会考虑继续深造。浙大本身实力非常强,保研名额明显多于其他高校,在出国深造方面也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多的助力。考虑到强基计划的政策倾斜,对于有意向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浙大2021届保研率为24.46%,在原985高校中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为其他高校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基础医学专业培养的是基础医学科研工作者,而不是临床医师,在毕业后是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医生的。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的毕业出路与生物专业比较接近,选择出国深造的比例也明显比临床医学高。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临床医院研究室从事医学科研与教学工作,或是在医药相关企业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
文科生如何选择浙大强基计划?
浙大的文史哲专业尽管并非传统优势学科,但在近几年均有较大的发展。
人文科学的培养往往更需要“学术积淀”,大学中文、史学或哲学专业的培养又是非常偏重学术研究而不是应用与就业。除了科研之外,中文、史学或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考虑进入公立学校(需硕士及以上学历)、新闻出版、传媒、互联网(需实习经验)等行业。
对于文史哲专业来说,首先要尽可能去实力更强的学校,其次尽量选择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学校。这两点,浙大都满足。
一方面,浙大有更多的保研名额,对于打算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不过要提醒的是,文史哲专业的学术硕士保研往往更看重学生是否愿意做学术,或者说甘坐冷板凳。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获得一个硕士学位,以便到好的公立高中当老师或是考取选调生,往往会被建议选择法律硕士、教育学、新闻学等专业。
另一方面,浙大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坐落于崛起中的新一线城市。即便学生考虑不走学术的道路,也能获得足够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从事互联网、新闻出版、传媒等工作。
报名与考核
招生条件:主要凭高考入围
浙大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和后续的入围流程区别了两类学生:
第一类:综合成绩优秀、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对于第一类学生,在高考出分后按照高考成绩(不含加分)从高到低排序,按照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入围名单。
入围比例从原来的4倍扩充到5倍,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意味着浙大2021年强基计划的入围线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
简章中同时指出,考生报名浙大强基计划后,将不能填报其他高校的强基计划。结合此前其他高校的消息,强基计划报名限报1所与往年是一致要求。
根据2020年情况,浙大的总招生计划并不多,分到各省只会更少。即便按照5倍入围,入围线可能也不会比高考裸分低太多。在报名阶段,更建议实力与浙大分数线大致相当,且希望进入强基计划的培养序列(获得相应资源倾斜)的学生报名,而不要贪图捡漏,浪费机会。
对于第二类学生,浙大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规定,五大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学生,高考成绩达一本线即可破格入围。这与其他高校此前公布的消息一致。
不过,结合往年的情况,几乎没有金牌和银牌会选择浙大。因此,在浙大强基当中,主要仍是非破格的高考生。
新增考生确认环节:入围线或适当降低
浙大强基计划的新增考生确认环节,在简章中写到:考生须在2021年6月11日至20日期间在报名系统确认是否参加我校测试并签订诚信承诺书。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强基计划入围资格及后续选拔环节。
考生需完成确认的时间为2021年6月11日-20日。此时高考刚刚结束,而高考分数尚未公布。换言之,此时的确认是学生根据自身实力和估分,在不知道高考分数的情况下完成确认环节。
或许有一部分对自己的高考发挥有较大把握,或经过细致估分的学生会径行放弃强基。
但或许还有一部分家长考虑的是,如果其他高校的强基也与浙大一致限报1所,那么此时的放弃确认似乎并无必要。在2020年强基当中并无确认环节,许多学生也是等到高考出分后,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径行放弃强基校测。而未参加校测,则几乎没有被录取的可能。
不难看出,确认环节并未消除“知分弃考”的道德风险。即便新增考生确认环节,如果其他高校同样限报1所,或考生无需确认其他高校从而主动放弃浙大的强基,或许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选择先确认浙大的强基,待到高考出分后再决定是否放弃校测。
这意味着,新增考生确认环节导致的入围分数线下降幅度,可能还不如由4倍入围扩充到5倍入围的影响更大。
测试科目:笔试+面试+体质测试
浙大强基计划的校测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测试将于7月2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后续在招生网上进行公告。
笔试重点考察学生报考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理学Ⅰ类笔试科目为数学物理,理学Ⅱ类和基础医学类的笔试科目为数学和化学,人文历史类的笔试科目为数学和历史。
面试为综合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诚实守信、专业素养、学科基础和综合素质。
简章还提到,对于破格入围的考生,将结合学科特长单独组织测试。
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2:1比例折算成学校测试成绩。
综合分数计算方式
浙大强基计划综合分数计算方式如下: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满分*850+高校考核成绩(折算为满分150分)。
最后,欢迎报考浙江大学!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